从“基层减负”看“基层治理”

“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已经是第6年,在前不久的7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政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中央书记处要持之以恒抓住不放,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要定期督促检查,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在安排部署工作时要实事求是,省以下各级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行。

在基层街道、社区,苦形式主义久矣,过去常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普遍吐槽已经升级到了“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形式主义作为基层的“顽疾”能够长期稳定存在,而中央对这一问题也深恶痛绝,再三警醒全党却又屡禁不止。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季乃礼对于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现象就曾提出,在下级的视角中,下级要向上级发射信号来表明自己完成任务,以此来为上级认可下级的工作成效提供佐证,规避政治风险,这一逻辑诱发了党员干部“表面应对”行为。而在中央层面,各级政府都强调落实,整个自上而下的体制通过层层监督检查,传导压力来保证政策完成,然而受制于交易成本的约束,只能借助技术治理的方式对基层政府进行考核。形式主义并不能看作是我们庞大体制中的“弊病”或者“顽疾”,而是政治体系在处理中央和基层两种治理逻辑的矛盾过程中所产生的自然表现,背后反映出政府围绕技术治理所展开的调试过程,表明政府内部正处于探索一条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可实现路径的尝试之中。

其实基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只对上负责,缺乏直接向群众负责的机制,这些压力的传导仅在机关内部互相传递,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很多解决起来难度大、阻力大的事情,很多人就直接将其归结于“刁民闹事”之列,其实哪有那么多“刁民”,顶多算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其次个别干部把不好干、不愿干的应干之事也冠以形式主义,慢作为、不作为,还美其名曰“减负”,实际上可能是不会干、干不了。

基层治理之中,治理过程表现为党员干部群体与基层群众之间的互动过程,从中也可以观察到基层治理的不同模式。放眼全国,我们可以看到既有治理创新的湖南永州市“快反135”经验,通过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深化“互联网+群防群治”创新实践,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和效果。还有昆明的五华区“加减乘除”工作法,通过赋权扩能、归位剥离、共治共享、突破瓶颈,推动了城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也有新疆的天山区通过“以小见大”工作方法,强化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四议两公开”等机制,化解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吃苦受累是一个公务人员成为一个地方父母官的必经之路,一个从没有了解过基层百姓的喜怒哀乐,没有见识过他们真正生活状态的人,怎么可能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福祉,怎么可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经过复杂环境的淬炼,处置过千钧一发的险情,尽心竭力解决过群众需求,才有可能练就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当自己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在处事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很多事情没见过很正常,记下来,看着学,下次就知道了,踩雷了不怕,拍拍灰尘看一眼,记住雷的样子,才可以避免一次又一次踩上去。正所谓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街串巷去调研都是办法,不经历的话绝不会说出好坏优劣,不行动的话绝不会在遇到事的时候游刃有余。

基层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干得多,报表数据有多么漂亮,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回顾以往的工作,我也在生鲜市场周边集中整治时与漫天大骂的沿街商贩们对峙,在四医院立体停车场施工占道现场执法时被20余名周边业主包围,在拆违时救下碰到情绪激动意欲跳楼的当事人等等,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基层干部的党性和作风,也最能展示其政治品格和谋政本分。敢担当、敢作为就是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起而行之、勇挑重担;就是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于开拓、不懈进取;就是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之法,也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

汉中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中心 张凯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670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33799.html

(0)
上一篇 2024-09-06
下一篇 2024-09-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