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赋能,助力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在治理实践中,基层往往面临“人少、事多、责重”的情况。这类“小马拉大车”现象,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影响了治理效能,更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文件要求要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采取有力措施为基层赋能减负,破除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基层减负就要聚焦基层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开展全面检视、靶向治疗,从源头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提升基层工作质量和效率。

基层干部减负,提升工作效能。“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花样多,惹得干部群众两头烦;“文山会海”逃不开,导致基层想干事却难成事;属地责任泛化、问责泛化,造成基层“有力使不出”……这些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绑住了基层干部的手脚,降低了工作效率,挫伤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干群关系的良好发展。如果基层干部长期困在系统里,忙于应付各种“任务”,又或是选择“摆烂”“躺平”,到最后要么是“卷来卷去卷个空气”,要么是“躺来躺去工作不下去”,不仅没能干出实绩、做出实效,也会与群众关系逐渐疏远,致使基层变“空层”。为基层减负,目的是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干部更好的减轻担子、扛好责任、点燃干事热情,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让基层干部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谋实事、干实事上,进一步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潜能。

为基层干部减负,激发工作热情。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基层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是感知服务质量的神经末梢。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工作人员往往面临着“权小责大”的困境,在执行政策、服务群众时缺乏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支持。这类现象,不仅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挫伤了基层工作人员敢闯敢试的改革创新激情。对此,就要围绕“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发力,一一斩断他们身上的“束身链”。将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促进事和权相统一。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好事”多让他们去做、“好人”多让他们去当,使他们做群众工作更有号召力,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

减负不减责,减负不减为。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大胆放权赋能、推动重心下移、紧扣实际需求,扎实有序推进赋能减负工作,破除形式主义,树立实干导向,让基层组织“轻装上阵”,让基层干部真正回归“主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71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33683.html

(1)
上一篇 2024-09-05
下一篇 2024-02-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