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困境:减负增效需标本兼治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并指出要“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激励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抓落实”为关键点落脚点,持续以真干实干为基层“松绑”,确保基层工作回归本真,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实干之风蔚然成风,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不能把减负简单理解为工作“减量”,而是要注重标本兼治,通过治理转型、制度创新、作风转变等手段达到减负目标。

一、治理转型:重塑基层治理体系

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纯的减负并非长久之计。我们需要从治理模式上寻求转变,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灵活的基层治理体系。首先,要优化基层组织结构,明确各级职责,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避免职能重叠和权责不清。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人、财、物、权等各类保障,推动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确保基层“接得住、办得好”。其次,要强化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任务承载力,提升基层干部的话语权,让基层干部有更多自主权和决策权,实现责任与权力的科学配置,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最后,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科学规范属地管理,有效减少基层“属地管理”事项,切实解决属地责任扩大化等问题,建立权力清单、规范责任清单,防止有关部门随意“甩锅”。

二、制度创新:保障减负增效目标的实现

制度建设是确保基层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要优化考核制度,更加注重实际工作成效和群众满意度,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统筹规范督查考核事项,明确同类督查考核事项合并开展,涉及多部门的集中组团开展,变“多头式”考核为“一站式”考核,做到“多考合一”。其次,要完善激励机制,让基层干部付出与回报相匹配,激发工作积极性。深化精准问责、规范问责,避免问责泛化、简单化,严禁任性问责,防止问责走样,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实现激励性和惩戒性的平衡,营造理性与宽容的干事创业氛围。此外,还要加强跨部门协同机制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瓶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共治。充分使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发挥出科技减负、数据赋能的作用,防止信息形式主义与智能官僚主义,避免技术反噬治理,真正将基层干部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三、作风转变:强化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服务意识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还需要从作风转变入手,优化工作作风,促进真抓实干。首先,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素质和能力水平。从思想层面入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其次,要倡导实干精神,鼓励基层干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还要强化基层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服务意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通过作风转变,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推动基层治理取得实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向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33482.html

(0)
上一篇 2024-09-05
下一篇 2024-09-0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