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深处汲取不朽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史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教科书,作为规范自身、指点学问的权威书籍,是个人与团体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指引,它塑造着个人行为,规范着集体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纵观百年党史,无数革命先辈的事迹跃然纸上,其中蕴含难以想象的精神力量,有信仰的力量,有不屈的意志,有斗争的精神,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体系。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凝聚“浩然正气”,锤炼“雄心志气”,激扬“风发锐气”,继而汇聚强大“向心力”,锻造强大“战斗力”,磨炼强大“抗压力”,不断地铸就坚定信仰之魂,砥砺坚韧不拔之心,锻造百折不挠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凝聚“浩然正气”,汇聚强大“向心力”,铸就坚定信仰之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代卫国忠贞之士所崇尚的“浩然正气”,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信仰,它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品性之中。信仰是一种有着凝聚功能的“向心力”,是可以团结小到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民族、国家的力量。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信仰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有了政治灵魂,有了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纵观百年历史,从李大钊、方志敏、杨靖宇等革命先烈到雷锋、焦裕禄、黄文秀等时代楷模,他们传承并发扬了精神信仰,无论是在艰苦奋斗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的建设时期,他们都满怀着对党和人民无限的忠诚,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之中,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辉煌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同时在面对各种诱惑和考验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断锤炼自己的品德修养。

锤炼“雄心志气”,锻造强大“战斗力”,砥砺坚韧不拔之心。“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雄心志气”的斗争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初心使命,凭借着一腔“雄心志气”,以不畏强敌、战天斗地的革命气概,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应学习革命先辈们那种“屹立最高峰,群山皆俯首”的豪情壮志,以及“破浪前行终有日,云帆高挂济深海”的坚定信念;要将这种豪情和信念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战斗力”,深入基层,与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紧密联系,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时,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敢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应对能力,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攻克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和突破,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激扬“风发锐气”,磨炼强大“抗压力”,锻造百折不挠之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风发锐气”,是一种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种微笑直面苦难,坦然直面困境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如果只能顺风顺水,不能逆水行舟,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受到挫折就意志消沉,抗压能力弱,一遇事就崩溃,也是不能把工作干好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处理的事情和业务越加复杂多变,若无一定的抗压能力,很容易陷入情绪化的工作状态,甚至出现“不作为”“躺平”等工作状态,严重影响工作进度。面对困境,广大党员应当汲取革命先辈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那份“泰然自若、超然物外”的胸襟,学会在风雨飘摇之际,依然保持“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宁静与从容;在遭遇困境与挑战时,效仿他们“胸怀天下、运筹帷幄”的豪迈气概,勇于担当,敢于决策;面对胜利的荣耀,要保持谦逊之心,不骄不躁,深刻理解“胜不骄”的智慧,持续前行;遭遇失败与挫折,更要铭记“败不馁”的坚韧,从中汲取力量,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重新站起。

从党史深处汲取不朽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不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指引。要深刻认识到党史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党史为镜,以党史为师,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贡献力量。

(惠来县惠城镇人民政府 杨成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国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31959.html

(0)
上一篇 2024-08-29
下一篇 2024-08-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