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传统 传承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绝不是放弃、忽视传统产业。”传承传统文化亦是如此,绝不是将传统文化束之高阁、只可远观。而应是将保护与运用有机结合,保护其形而运用其神,让更多的游客、观众了解传统、记住传统、发扬传统。因此我们应创新传承方式,用心传承传统文化内涵,坚持,坚定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发扬而传之后世。

创新传承方式,让传统文化既新颖又保持本真。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保护单位都开始“内卷”开大。西安兵马俑的考古盲盒;四川三星堆的青铜人雪糕;故宫文创口红……这些都是对文物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让玻璃柜内的文物与游客不再陌生,走进千家万户,不仅让传统文保单位改变依靠财政的单一运营模式,更是提高了各种文物的传承度,不再是冰冷的展出品,也丰富了游客的参观体验。随着一些文创产品的爆火出圈,让创新传承与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文创产品开发的同质化,避免粗制滥造。

用心传承内涵,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其深刻含义就包括要学好传统文化,用好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让民族自信。无论是近期爆火的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中的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还是上台演奏的古风曲目,这都需要对传统文化内化于心、融会贯通,才能将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也正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展现形式,让观众、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因此这也对传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很用心的姿态从事文化传承工作。

坚持不动摇传承的恒心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船到中流浪更急,因此恒心之于文化传承至关重要。国家当前正大力保护非遗文化,但在传承的过程中确近乎失传,其主要原因是非遗大多技艺要求高、成品效率低、注重手工制作,这一系列因素导致经济效益低,在高度工业化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传承更是难度倍增,因此传承人的恒心与定力不可或缺。与此同时也应融入时代发展大局,借助互联网积极应对变化,转化经济效益,形成可持续发展格局。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脉庚续,唯有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秉持不忘传承初心才能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让中华民族永立世界文化之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384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31675.html

(0)
上一篇 2024-08-29
下一篇 2024-08-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