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传统招商模式的转型与挑战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招商方式,如财政奖补、税收返还和土地优惠等政策,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政策的变化,这些模式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长期经济增长,反而导致了地方之间的恶性竞争资源浪费。例如,曾因税收优惠政策而闻名的霍尔果斯,由于短期内涌入大量影视企业,最终造成了税收流失和经济秩序的混乱。这一系列问题促使政府重新审视招商模式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的影响。2024年8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了严格规范。条例明确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或选择性财政补贴。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以往依赖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地的时代即将结束,政府将更加注重市场公平竞争和营商环境的优化。这一变化迫使各地政府调整招商策略,从依赖政策优惠转向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内卷式招商的弊端显现。内卷式招商,即地方政府为了争夺项目而不断加码优惠政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这种竞争不仅加剧了地方政府之间的资源内耗,还助长了部分企业的短期套利行为。例如,一些企业在多个地区间迁徙,只为获取地方政府的补贴,而不在当地扎根发展。这样的招商不仅未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反而造成了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的现象,进一步恶化了市场环境。这种“内卷式”竞争不仅削弱了地方的长期发展潜力,也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随着传统招商模式的逐渐退出,地方政府开始探索新的招商方式。

首先,取消部分基层政府的招商职能是一项重要的转型举措,将更多权力下放给市场和企业,聚焦市场化与专业化。这一转型旨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恶性竞争,提高招商的质量与效率。比如,东部发达地区已逐步兴起“管委会+公司”的模式,通过公司化运作,将招商成果与绩效挂钩,激发招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减少资源浪费。这种市场化、专业化的招商方式,为各地招商引资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另一方面,资本招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投资,还能够形成资金合力,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分别设立了规模达数百亿的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还能优化产业生态,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招商竞争的新焦点。未来的招商竞争将不再依赖政策优惠,而是转向优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建设要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这不仅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吸引优质企业落地的关键。优秀的营商环境不仅能提升地方的吸引力,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上海、深圳等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已经走在前列,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标杆。这一转变将促使各地更加注重长期竞争力的提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地方招商的未来终会回归良性竞争。招商引资的未来不再是简单的政策比拼,而是回归到良性竞争上。地方政府需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符合区域资源禀赋的产业方向,同时做好落地企业的服务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未来,地方招商引资将更加注重产业的匹配度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扎扎实实做大产业、做好环境,才是突围之路的关键。

这场招商模式的转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地方政府将在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引导下,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招商引资路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游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31644.html

(0)
上一篇 2024-08-29
下一篇 2022-10-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