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底 续写美丽生态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美丽”一词列入强国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同理念,绿色循环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执山为笔,点水作墨”,要继续写好“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更加坚实、更加厚重、更加亮丽的底色。

执“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辞难”之笔,写好护绿增蓝“治”字篇。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塞罕坝三代人日积月累、久久为功,造就青山叠翠、江山如画的绿色奇迹;从“山光水浊”到“水绿山青”,福建长汀干部群众勠力同心、一以贯之,种下开门见绿、行路见荫的绿色希望;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八步沙林场三代人矢志不渝、薪火相传,续写风沙变风景、黄沙变黄金的绿色传奇……“山积而高,泽积而长”,抓好生态治理,贵在行动,重在坚持。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兼顾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开展生态环境全要素协同治理,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执“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之笔,落笔长效长治“制”字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到生态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再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一系列硬约束、一条条硬杠杠,我国正逐步搭建起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总抓手。要坚定不移吃“改革饭”、打“创新牌”,增强问题意识,坚持效果导向,通过制度创新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不断织密织牢制度之网,为美丽中国建设保驾护航。“令在必信,法在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要加大生态保护监管执法和惩治力度,以强力督查、严格执法、严肃问责让制度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对制度落实执行作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问题不能手软、不能姑息,对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简单快干等行为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执“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之笔,着墨点绿成金“转”字篇。在山西右玉,林木绿化率从0.26%增至57%,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生态牧场、特色旅游鼓起村民“钱袋子”;在贵州石阡,石漠化治理同茶叶发展有机结合,让“石山变青山,荒山变茶园”,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在四川丹棱,当地守好生态家底,发展“美丽经济”,好风光变成村民的“金饭碗”……“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积极探索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新路径,架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奔赴的桥梁,因地制宜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让田园风光、湖光山色、林海果园更多成为群众的“聚宝盆”。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力做好“生态+”文章,努力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让一个个生态产业链从绿水青山中“长出来”,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881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27645.html

(0)
上一篇 2024-08-21
下一篇 2024-01-3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