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抓自己喜欢的“娃娃”

你希望孩子成长的路怎么走?正在热映的喜剧电影《抓娃娃》中沈腾饰演的父亲通过创造一个艰苦的成长环境,希望儿子马继业能够在困境中学习、成长,考上名校,继而继承家业。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当理想的泡沫被戳破时,马继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幻时,他最终选择了与父母意愿相悖的未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无数家长对孩子最深层的爱与期许,但也许对于孩子来说,过高的期盼也会成为束缚孩子成长的枷锁。现在的孩子有着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往往希望脱离家里的束缚,选择走自己喜欢的道路,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面对想要其“往东”的父母,却偏偏选择“向西”。当家长观念与孩子的想法相冲突时,家庭矛盾的火花也进一步被激发。

不妨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电影中,作为父母的马成钢和春兰,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马继业铺路。为了锻炼孩子的英语能力,甚至聘请外教在孩子的上学路边扮演成小商贩,模拟课本里的英语对话,帮助提升英语口语能力。这一幕幕看似安排合理的场景,却经不起细致的推敲,最终马继业凭借自己谋划掀开了虚假的面纱,虽然电影的结局是美好的,但这一虚假的成长经历不可避免的给马继业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冲击。电影的剧情内容荒诞不经,其背后表现出含义更值得我们深思。作为家长,如果能与孩子商量着来,让孩子自己也能参与到成长的道路的规划,或许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

不妨多给孩子的成长几种可能。现如今,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与上一辈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善,我们也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多元化发展。比如:排名世界第一,被誉为“乒乓球女王”的00后孙颖莎,父母偶然间发现女儿对于乒乓球特别感兴趣,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便花了4元为她购买了属于她的第一副球拍,之后孙颖莎在乒乓球领域展现出过人天赋,父母倾尽全力支持,帮助联系教练、送女儿参加比赛,孙颖莎最终将兴趣变为职业,成为了新一代国乒领军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天赋和梦想,作为父母,如果能够尊重孩子的兴趣,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发挥的舞台,多问感不感兴趣,少为孩子做决定,相信能够更好的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不妨让孩子解放自己的天性。根据《家庭教育蓝皮书(2024):中国家庭养育环境报告》,8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表现感到焦虑。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所谓的起跑线上,让孩子接受超出自己学习能力的超前教育,大量压缩孩子们本该属于自己玩耍的时间和机会,使得孩子们不再享受学习。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其社会情感、认知能力都会在这个阶段逐渐形成,对未来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影响,如果能够充分释放孩子们的天性,不仅能够促进身心健康,更能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才能使孩子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兴趣是最好的指引,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成长方向,给他们主动抓自己喜欢的“娃娃”机会。

(武汉经开区湘口街道   舒旺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4881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23105.html

(0)
上一篇 2024-08-13
下一篇 2024-08-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