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友好“童”行 点亮基层治理华灯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全社会共同呵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培土护苗、聚木成林,就能让少年儿童成长为心怀远大抱负,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顶梁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全面优化基层儿童发展环境,发挥儿童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地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着力打造宜学、宜乐、宜居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

加强儿童权益保障服务,让成长更有爱。完营建环境友好、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儿童友好社区,并把儿童发展融入城市规划。完善困境儿童兜底服务,针对困境儿童开展“护童行动”,为困境儿童义务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家庭教育指导等类的助学助童教育。营造宜居、宜学、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应当从各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衣、食、住、行、学、医、养、服各个场景入手,点点滴滴、时时处处体现关爱,力争让孩子们畅行无阻、成长无忧。针对特殊群体,提供精细化帮助,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让未来更美好。以“儿童参与”理念为抓手,倡导儿童参与街区墙面、植物等涂鸦美化活动,建立儿童需求从表达到落实的全流程、长效性机制。打造适应儿童身心特点的活动空间,配备相关硬件设施,开展主题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等,就近回应和满足儿童成长的服务需求。让成人世界倾听、重视儿童的声音,这一方面给了广大儿童表达自身诉求的机会,能促使成年人更充分、准确地理解儿童,从而更好地解决涉及儿童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锤炼,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或者说城市治理者与孩子们的这种互动,也能引导、促进更多家庭、学校懂得尊重孩子们的权利。

打造家校社互动新平台,让成长更安心。营造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有助于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述导则提出,要与15分钟步行出行范围相衔接,构建儿童友好街区空间;社区优先配置满足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日常需求的服务设施、游乐场地和步行路径;社区应结合游园、口袋公园等增设儿童游乐场地,并配置游乐设施以及看护人休憩设施等,为儿童提供足够的休闲、游戏空间,让他们玩得开心、自在,无疑会促进其健康和成长。

(王瑾)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jbl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20738.html

(0)
上一篇 2024-08-01
下一篇 2024-08-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