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引“焦虑症”,完善“养老+”方能疗无不愈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一改革内容发布后,一个名为“监管之声”的自媒体立即紧跟热点,发布文章,其中“1990年之后(含1990年)出生的人员,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的文章内容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有人认为“人到耳顺之年,不是不想工作,是身心不能及”,也有部分网友调侃“60岁正是闯的年纪,但是担心没有愿意接收高龄职工的企业”……在我看来,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很多“90后”对未来的职业前景是迷茫的,特别是在“萝卜快跑”“ChatGPT”等“AI”人工智能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就业压力日益增加,65岁退休的传闻很难不让焦虑加倍。同时,多数“90后”面临着“上有4老”“下有2宝”的家庭压力,延迟退休后可能会造成无暇照料一双父母,没空照顾后代子孙的无奈等系列问题,因此延迟退休相关政策是广大“90后”高度关注的一项改革内容。

“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人口老龄化日益显著背景下,国家战略的深远考量,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在“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热潮,必须以“未雨绸缪”之智,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树立培育“积极老龄观”,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前提。老龄,总是伴随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叹息,甚至被冠以“绊脚石”“拖油瓶”之称,自身信心衰减及社会不理解的双重阴影下,老龄恐惧日益凸显。因此,“积极老龄观”不仅仅是老年人自己的事,更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融入践行。老年人要建立独立自主、主动参与、积极养老、终身学习、主动健康、自我充实的观念,从容豁达地面对老年生活。全社会要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善待老人,形成孝亲敬老有温度的社会氛围。比如,退休后为自而活、独身自驾全国的苏敏阿姨,年近七十才在“江湖”演绎自己精彩人生的西北老农“三喜爷爷”,自发签署《在外帮助父母条约》的在外务工网友,社区食堂里和老年人做“饭搭子”的年轻人,都是践行“积极老龄观”的充分体现。

发展壮大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战略。随着“银发一族”消费需求日渐增长,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愈发显著。银发经济也赶上了时代热潮,银发健康业、银发居家养老业、银发产品制造业、银发精神文化业等银发经济产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同时,老年人也更加趋向于追求精神慰藉,高层次产品服务,消费品质和体验。这就需要在培育壮大原有银发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数字技术赋能银发经济,不断加大数字助老宣传力度,助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业。如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养老院、智慧社区等产业,不仅让广大老年人了解、感受、享受最新的数字技术,增强数字服务的体验感,拉近与子女间的距离,也让在外读书、务工的子女随时动态关注老人生活、健康情况,从而安心投入学习、工作。

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我国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约60%,并且这一比例在逐年上升。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出现了一大批无人照顾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能自理”“患病自杀”现象频发。补短板,基层党组织要首当其冲,全面推进“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凝聚各方社会资源为农村老年人服务。其次,相关部门也要大力开展农村社会兜底项目建设,建立发展专门关爱服务体系,优化社会保障机制,统筹好各类助老服务资源,形成强大改革合力,为农村养老服务保驾护航。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共同完善“养老+”方能疗无不愈。

(重庆市涪陵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 何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鱼丸橘子的铲屎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8954.html

(0)
上一篇 2024-07-27
下一篇 2024-07-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