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锋利,一种是剑,另一种是思想。实际上,思想比剑更锋利。2021年6月1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开幕。玻璃展柜里,一份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手稿原件格外抢眼,引来无数人驻足观看。其实,他们很多人都看不懂手稿上的文字,但吸引他们的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思想的力量。思想的伟力、真理的魅力,在于为人民立论、为人民谋福。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在马克思、恩格斯塑像前停下脚步,指着玻璃展柜里的马克思《布鲁塞尔笔记》第四笔记本手稿等文物问道:“这些是复制件还是原件?”得知手稿都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方收集到的原件,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那很珍贵。正是透过展柜中的手稿,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坚持人民至上,要认清“我是谁”。在我们国家,有一些称呼大家习以为常,日用而不觉。我们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我们的货币叫“人民币”,我们的权威媒体叫“人民日报”,我们党员干部叫“人民勤务员”。战争年代,我们部队里的干部叫“指挥员”、战士叫“战斗员”、做饭的叫“炊事员”,大家都是其中一“员”,是平等的。说明“人民”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曾在菏泽给市、县的书记们念过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用非常浅显的语言说明了干群关系,落脚点就是告诫党员干部,要记得“自己也是百姓”。

坚持人民至上,要牢记“为了谁”。我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谁”的答案非常明确,当然是“为了人民”。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主席在文中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毛主席作出这些要求的时候,不是在我们取得全国政权以后,而是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期,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对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指出,“我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事情”“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把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解释得非常明确,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要把群众的诉求一件一件收集起来、一件一件解决好,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人民至上,要弄懂“依靠谁”。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党就是靠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无私支持,才取得了全国政权、取得了今天的伟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在“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请来基层代表,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他们中有乡村教师、农民工,也有货运司机、种粮大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道急难愁盼、谈难点痛点、提解决办法。大家在基层工作,遇到难题了不妨到村子里、百姓家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一定会深受启发。但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大家一定要尽可能地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扑下身子去真正搞些调研,而不要提前选好点、设计好路线,走马观花看一看,这样不仅毫无意义,而且会增加群众的反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西环街道  李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lhq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8251.html

(0)
上一篇 2024-07-26
下一篇 2024-07-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