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现实意义

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一套便民的司法审判方式,由时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专员兼边区高等法院分庭庭长马锡五首创。其核心特点是深入人民群众、注重调查研究、坚持调解为主、就地解决问题。马锡五审判方式并非简单的司法程序,而是一种精神和原则,蕴含着深厚的群众路线理念和社会治理智慧。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马锡五审判方式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深入群众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基层干部深入群众,意味着要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关切。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问题日益复杂多样,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只有深入群众,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根源,掌握第一手资料。例如,在处理农村土地流转纠纷时,基层干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的土地使用情况、流转意愿以及可能存在的矛盾,为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提供依据。

调查研究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关键环节。马锡五审判方式强调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不偏听偏信。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调查研究同样重要。基层干部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需要通过细致的调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比如,在解决环境污染投诉问题时,不仅要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排放情况,还要调查周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受到的影响,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

调解为主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重要原则。调解能够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促进双方的沟通与理解,达到化解矛盾、修复关系的目的。在社区纠纷、邻里矛盾等方面,调解往往能够取得比判决更好的效果。通过调解,双方可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避免了激烈的对抗和冲突,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在处理物业管理纠纷时,通过调解,业主和物业公司可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改善业主的居住体验。

就地解决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目标导向。就地解决问题体现了高效、便捷的治理理念。在新时代,信息传播迅速,群众对问题解决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更高的期待。在基层治理中,就地解决问题降低了群众的奔波和时间成本,提高了治理效率。比如,在农村宅基地纠纷中,基层干部及时组织双方在当地进行调解和处理,能够快速化解矛盾,避免问题的扩大和升级。

“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的现实意义还体现在它有助于推动法治与德治的融合。法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但单纯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有时难以解决所有问题。马锡五审判方式注重运用道德、情理等因素进行调解,使法律的刚性与道德的柔性相结合,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马锡五审判方式能够增强群众对基层治理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当群众看到基层干部真正关心他们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他们会更加信任基层治理体系,愿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诚然,在新时代运用“马锡五审判方式”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和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基层干部不断提升法律素养和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也要求基层干部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更好地适应群众的需求。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马锡五审判方式”必将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9286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8238.html

(1)
上一篇 2024-07-25
下一篇 2024-07-2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