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说说“改革”两个字

近日,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篇围绕改革筹划谋划,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改”字在甲骨文时期,其形为一个跪着的孩子、一个教鞭和一只手,本意为手持教鞭惩戒犯错误的孩子,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错误的一种处理方式,体现了从承认错误到认识错误再到更正错误的正确三观。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是甲骨文“改”字中的“孩子”,那么其“教鞭”则是马克思主义,而其中的“手”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在新时代坚持改革不息,就是因为我们能够敢于承认错误、承认不足,同时能够深刻认识错误的根源并勇于自我改正,这是党能始终能够带领人民前进的、推动社会发展的本质所在。

“革”字最初字型是一张首、身、尾俱全的兽皮,《说文解字》中说“革”意为“兽皮治去其毛”,后引申出改变、更新、变革的含义。汉代思想家杨雄曾说:“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意思是说事物没有凭空而生的,成就没有不变而成的。蝉伏地底数载,不脱壳则死,蝶作茧自缚,不破茧不飞,人类发展历程,谁不变革谁先灭,谁变革的彻底谁能笑到最后。纵观建国以来70余年,我们从一个积贫积弱到如今的非凡成就,靠的就是不断的革故鼎新,而放眼未来,停止改革或者改革步伐放缓,就有可能跟不上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

“改革”一词最早来自于公元前307年,据《史记》记载,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赵国士兵学习胡人用皮革制成的窄袖短袄,“改革”一词由此出现。而在文献中的早期使用,最早见于《后汉书·黄琼传》和《梁书·武帝记下》,用来表达变革和革新的概念。纵观历史,人类社会的每次进步都伴随着改革,而每次改革也面临着或大或小的困难阻碍,在困难面前倒下,在方向上面错误,改革都不会成功。当今的中国,既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高枕无忧,要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不止,改革不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553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8030.html

(0)
上一篇 2024-07-25
下一篇 2024-07-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