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生是历史的学徒

车尔尼雷夫斯基曾这样解说历史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上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可见,历史的发展轨迹绝非如人之行于高楼大厦间平坦,而是如山川般起伏蜿蜒。正是因为历史的轨迹如此,所以不管一段历史和另一段历史多么地相似,这两端历史也绝不可能重复。因为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氛围都是不可复制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作为巩固整个社会制度的稳健的法律也只能是独属于这一社会的,他带有这段历史的独特印记。这也就是为什么也许某段历史时期的法律能给予后世以借鉴,但若长久地照搬而不根据具体的社会现实去更改法律,那它必然会在某个时刻走向瓦解的道理。因此,对于法学生来讲,要想更好地了解法律就必须了解法律的发展历史,要想更准确地分析当时的法律就必须更准确地了解当时乃至与之相关的以前的历史,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

​有人说“一个人若想要得到发展就必须根植于他的名族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但我认为,人要想求得生存发展,不仅要学习自己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要学习世界的历史文化发展。纵观中国的法律史,每朝每代都有一个严重的偏执现象,即重“刑”不重“民”。中国古代刑法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最开始的零碎的刑罚与仅凭内心道德价值观而认定的罪名的“临时”的体系发展到了一个完备的有统一指导思想的刑罚体系。而中国的民法发展史呢?恐怕得从民国时期对日本的模仿开始追溯,而日本也得从德国的民法典中寻找自己的思想条款的来源,再细细往下追溯,就得追溯到罗马法体系。因此,当人们在研究中国民法的发展的时候,总是难以绕开罗马法的历史发展,同时对于全世界的多个国家而言,当他们国家的民法发展收到阻碍时,他们也还是得“返璞归真”去研究罗马法,从罗马法与现今世界的结合中寻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范文澜在论《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一书中说“历史多么无情而又有情,不遗忘每一个对历史的贡献,也不宽容每一个对历史的障碍。”历史就像是一个留声机,将这个世界上曾存在的点点滴滴都收容入里。可是,尽管如此,人类到现在仍有很多难以解释的谜团,因为现如今还没有一个像历史一般的容器能够抛开历史像书本一样将这世上的点点滴滴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需要去研究历史,不仅是法学生,我认为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去研究历史,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不应仅仅限于本专业的历史的发展轨迹,只有融会贯通地去学习历史,才能够使自己的疑问变得通彻,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正如任继愈在《爱祖国是学习的真正动力》中提到的“无论当了什么家,有了必要的历史知识,有百益而无一害”,学好历史才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取得更好的成绩。

不仅仅是法学生,每一个人在历史面前,永远都是一个学徒。当你迷茫,你可以看看历史,因为“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当你疑惑,你可以看看历史,因为“历史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当你愤怒,请你去看看历史,因为“历史要强制人的理智”。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块“鹅卵石”会告诉你答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149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7381.html

(0)
上一篇 2024-07-23
下一篇 2024-07-2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