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乱象的罪与罚

近期,一则媒体报道《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引发舆论哗然。据媒体记者跟踪调查,发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罐车司机还透露,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油罐混用”现象让人大跌眼镜,突破了大众认知底线,不仅威胁消费者健康安全,还导致消费者对国家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虽然陆续有涉事“大牌”企业回应,但大众的疑惑与惊惧并未打消,信任缺口依然存在,毕竟“油罐混用”事件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并且影响范围宽泛,这不仅仅是烧饭做菜的问题,还涉及到使用食用油制作的面食糕点和零食等食品领域的方方面面,其性质之恶劣不言而喻,后果之严重令人惊骇。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诱惑是罪恶的起点。一方面是运输方为了节约成本,不惜以牺牲大众生命健康追逐利益最大化,为了逐利失了良心;另一方面是食用油企业卖家为了省事把关不严,检查油罐车流于形式,为了方便失了标准。

公开化的行业乱象,更暴露了监督执法的缺位。毫无底线的逐利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位,执法力度不足,失了责任。早在2005年,就有媒体曝光过油罐车混用乱象,可见,监管漏洞并未得到系统性的修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并加强监管手段迫在眉睫。

食品安全红线不容僭越,唯有严肃追责方能廓清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油罐混用”事件涉及主体众多,相关责任人必然要负责,要追责,要问责。首先,需还原事件真相,追踪“混装油”去向。比如哪些油罐车企业存在混用情况,“混装油”流入哪些环节,制作成何种商品,是否流入市场,检测环节如何进行等情况都需要调查清楚。只有追踪溯源,才能理清整个事件,明确主体责任。其次,需公开调查结果,保障公众知情权。公众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与公民权力与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与知悉的权利,调查信息的公开透明化,主动回应民众关切,不仅让民众看到政府部门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态度和处理决心,也是弥补民众信任缺口的有效途径,提振民众对国家食品安全的信心。最后,需追究主体责任,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油罐混用”事件整个运输链上的相关环节责任人,依法依规严惩不贷,不仅要责任落实到单位,还要落实到个人。

食品安全保障不容疏忽,完善行业标准和加强监管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完善专车专用制度,保障食品安全标准。推动专车专用强制性标准,引入智能化系统完善信息备案,让每辆油罐车都有唯一的“身份证”,每一次车辆出行都“有迹可循”,降低“暗箱操作”的风险,减少“隐秘角落”的出现,从源头切断事件发生的因果链,确保专车专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执法,守护食品安全底线。要有常态化检查也要有不定期检查,一但发现违法违规要严肃处罚,记录备案,形成震慑效应。更严格的执法,更有效的监督,才能让食品安全有更坚实的保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匪夷所思的“油罐混用”事件,无疑给国家食品安全一记重拳。回看过往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无非是利益与责任的问题。所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和加强监管执法手段必须两手并重,两手都要硬,特别是对于食品领域,更需更严格的标准规范,唯有如此,食品安全方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指山市农业农村局 何莉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禾苗,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6094.html

(0)
上一篇 2024-07-19
下一篇 2024-07-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