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有“见地”更要有“践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对2024-2028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作出系统规划。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是治国理政的骨干,领导干部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兴衰,而决策能力是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个正确的决策可以泽被后世,一个错误的决策则会贻害无穷,因此,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出色的决策能力,以确保决策正确,带领一域走向成功。

领导干部要想有出色的决策能力就要有“见地”。所谓“见地”,不仅指理论水平的高超,更涵盖了对复杂局势的深刻洞察、对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未来趋势的敏锐预判。革命时期,处在农村武装斗争第一线的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总结各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要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革命也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战略思考,提出了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给出了党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在新时代,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发展规律,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领导干部的“见地”体现在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刻理解和坚决执行上。这要求他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本地区、本部门得到贯彻落实。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分析研判,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领导干部的“见地”还体现在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的枝叶关情上。这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更要拥有贴近民生、体察民情的细腻情感。要主动深入基层,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工厂车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期盼,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只有这样,领导干部的决策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民心,更显领导智慧与温度。

领导干部要想有出色的决策能力还需要有“践地”。如果说“见地”,是思想的深度与广度,是领导干部洞察时局、把握规律、科学决策的能力体现。那么“践地”,即是将理论付诸实践,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将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力。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给出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同时,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纵深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确保了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际行动践行自我革命的生动体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一庄严宣告,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对领导干部的“践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领导干部的“践地”能力体现在对大方针政策、国情以及当地社情民意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上,进而转化为一系列实际行动,取得有利于党和人民的重要成绩。领导干部的“践地”能力还体现在决策的科学性与前瞻性、高效的执行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勇于担当与敢于创新、密切联系群众与为民服务以及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等多个方面。正因为领导干部的“践地”能力体现在这些广泛的方面,就要求他们要不断从持续学习、科学决策、强化执行、勇于担当、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努力和实践,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见地”与“践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见地”的引领,“践地”就会失去方向;没有“践地”的支撑,“见地”就会成为空谈。因此,领导干部只有学会将“见地”与“践地”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与行动相统一,从而有效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推动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喜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6061.html

(0)
上一篇 2024-07-19
下一篇 2024-07-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