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探墓”乱象当休

近年来,随着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盗墓题材的相关作品逐渐走红,探墓类的短视频也受到了一些网民的追捧。这些短视频以探秘古老墓穴、直播走进凶宅等方式吸引了网民的眼球,但也有部分博主为了流量逾越底线,或是破坏文物古迹、私人墓穴,或是故意冒险、传播惊悚、恐怖画面以博取流量。种种乱象不仅扰乱了网络生态,也对社会公序良俗和文物保护造成了破坏,有关部门和主体要主动担责,治乱象和谋发展两手抓,化危机为机遇。

要政企联动,施“雷霆手段”破除行业乱象。“网红探墓”内容鱼龙混杂,“良”者可宣传传统文化、增长公众视野,“莠”者则破环文物古迹,荼毒公序良俗,因此要加以甄别,快速相应,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直播平台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利用好大数据算法、超管巡视等手段,加强对平台中不良探墓博主的限流、封禁;相关责任部门则应积极承担属事责任和属地责任,对为博眼球的破坏性探墓等恶劣行为人进行相应处理,按照事态大小,处以谈话告诫、行政处罚等处理措施,及时遏制“网红探墓”的野蛮生长态势。

要引导舆论,布“和风细雨”回应各方关切。整治“网红探墓”中的乱象涉及到博主的生计、网友的爱好,对其进行限流、关停、处置等措施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引起群众的关注。对此,责任部门的处置过程务必要在法治的轨道下运行,依归依据,过程清晰明了,让群众洞见全貌;各大平台配合做好引导,不能对直播间一禁了之,“一封致网友的信”或许更能彰显诚意;各科普账号、打假账号也要做好法理解释、道理阐释和辟谣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能得到公众理解,防范网络舆情风险的滋生蔓延。

需求导向,借“探墓话题”促进文化传承。“网红探墓”的兴起一是源于盗墓题材小说的大火,二是群众出于对传统文化、古代风俗的好奇与热爱。正如“堵不如疏”,文旅部门要抓住关键点,利用好《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优秀作品的拍摄经验和群众反馈,做好古墓、古迹的开发利用,结合群众所喜好的探墓类题材,在兼顾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向群众推送一批制作精良、科学严谨、价值导向正确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旅作品。如此一来,野蛮生长的“网红探墓”题材作品就会因竞争力的下降而逐渐销声匿迹;网友也能通过正规作品领略心中所想的“古风古色”;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也能因文旅作品的大火而迎来旅游的热潮,既带动消费,又传承文化,一举多得。

(马武镇 孔林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333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5939.html

(0)
上一篇 2024-07-19
下一篇 2024-07-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