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转型升级,“完”善人才培养,实现科技水平自力自强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记者从科技部获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2人: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包括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39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10人。

“聚”力转型升级,持续挖掘基础领域科研成果产出,服务战略层面。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我国正持续产出重大成果,展现出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创新精神。自然科学奖连续9次颁发一等奖,这无疑是对我国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认可和鼓舞。其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方忠研究员及其团队在拓扑电子材料计算预测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发现,推动我国拓扑物态研究领域走在了 国际最前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持续将理论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完”善人才培养持续激发中青年人科研领域热情,助力自主创新。中青年科技人才在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正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情况。继2001年度的王选院士之后,今年61岁的薛其坤院士成为再度获得该奖项的“60后”科学家,他也是历年最高奖获得者中最年轻的一位。这充分表明了中青年科学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卓越贡献和重要地位。而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崛起,得益于我国科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人才激励计划,为中青年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发展空间。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国家的期待和信任,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推”动研发合作,持续拓展国际科技研究合作方向,实现双赢效果。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近年来确实有了显著的拓展,在国际科技合作奖的获奖人中,包括了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图灵奖”的顶尖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参与不仅提升了我国科研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国内外科研水平的共同提升,实现了双赢效果。除了顶尖科学家,获奖者中还包括在“一带一路”建设、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与我国深入合作的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这显示了我国在多个重要领域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综上所述,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扩大和深化,这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并推动了全球科技的共同进步。(连江县下宫镇人民政府  陈婧涵)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698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3676.html

(0)
上一篇 2024-07-09
下一篇 2024-07-0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