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AI在公文写作中扮演的角色?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出炉,引发全民热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越来越少?”这是新课标Ⅰ卷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时代之问,而在人工智能的浪潮背景下,AI也成了答卷人的一份子,是否存在旧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逐渐显现的现象呢?

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人工智能带给我们巨大便利。正如近年来刷爆网络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它不仅能与用户对话、画图创作,甚至能运用专业词汇概念,写出一篇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拥有如此惊人的能力,不经让我们开始畅想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利与美好未来。同时,对于广大公务人员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悄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政务工作。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垂直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不少AI公司已经将视线瞄准了“公文写作”市场,这类AI 能够提供通知、公告等法定公文,讲话稿、工作总结等事务性文书的写作生成服务,这让AI逐渐成为办公人员的新式“电子笔杆”。只需打开软件页面,输入标题或者计划内容,点击“一键生成”,不出一分钟,就能够生成出一篇格式标准、框架完整的公文,这无形间提高了公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将公务人员从大量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救出来。

另一方面,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也有明显的缺陷。其一,AI写作往往内容空洞、写作模式千篇一律、语言相对生硬,在写作套路式的通知、公告和总结时,还能勉强适用,但依旧会出现对地方基本情况了解不全面、不准确、不贴合实际和套话、空话满篇的问题,所以更无法写出真诚的、打动人心的优美文字,甚至有泄露机密的风险。其二,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AI续写、AI公文写作工具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够成为我们的“手替”,但终究不能成为“脑替”,AI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但我们却不能过分依赖,否则久而久之势必形成惰性心理,使公文更加的“模式化”“八股化”;同时,也不利于锻炼基层公务人员的写作水平和工作能力,让AI公文写作成为应付上级的工具,导致形式主义之风的形成。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写出的文章看似逻辑严密、文字优美,但本质上是数据训练的结果,是公式化的套路,缺乏的是人性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其中情感与内涵不是靠机械的数据堆叠就能够实现的,一篇文章不仅体现的是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是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经历,只有真诚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与广大群众。因此,AI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浪潮下的有益尝试,但却不能代替我们思考关于这道题的答案,更不能代替我们书写关于未来的答案。

(绵竹市人民政府剑南街道办事处,刘虹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虹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2048.html

(0)
上一篇 2024-07-01
下一篇 2024-07-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