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安部披露:“外国教授”借生态科研名义,搜集窃取安全数据 需警惕反间谍工作

中国网5月13日讯 据国家安全部消息,近年来,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打着“项目调查研究”“生态治理保护”的旗号,非法采集、窃取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给我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个别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存在后门漏洞,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的重要攻击目标。一句“科学无国界”,使跨国学术合作本是促进科技进步、增进国际友谊的桥梁。然而,一位自称是X国教授的男子,带着友好合作的笑容,提出的跨国学术交流计划听起来既诱人又充满诚意一一共同探索和保护我们宝贵的自然环境,并承诺提供丰厚的研究经费。然而,这背后的真实意图,却是对我国国家安全的一次悄无声息的侵犯。地理空间数据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敏感的、重要的地理空间坐标数据,如桥梁、大坝、港口、能源和军事设施等等,一旦被国外的敌对势力获得,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就会成为精确军事打击的重点目标,对国家的安全和主权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外国间谍通常会使用多种方法和途径来策反境内人员,以获取情报或影响他们的行为。也许有些人会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国家秘密无关,因此毋须防范。殊不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瞄准的,不仅仅是涉密人员。间谍常用伪装身份,学识渊博的“海外研究学者”、志趣相投的“军事发烧友”、爱好摄影的“城市规划师”。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间谍的策反对象。毕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为了搜集掌握我国信息不择手段,一切可能获取情报的方法,都可能被间谍利用。国家安全、特别是保守国家秘密、反间防谍,不仅仅是专门机构的事情,也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随着间谍活动的范围等变得日趋广泛,手段变得越来越狡猾,仅仅靠国家的反间谍专门机构已不足以更加全面、有效、深入地来进行反间防谍工作,也需要我们老百姓参与进来。

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变化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中国被国外情报机构策反而成为间谍的知识分子之所以非常多,并且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主要是因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价值,他们的理想信念容易动摇,社会环境和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了他们的思想,以及金钱的诱惑。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社会价值观的引导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高级知识分子的教育和管理,以防止他们成为国家安全的漏洞。

意见建议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是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国家安全部新闻办负责人表示,强化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是国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和长久之计。近年来,全国国家安全机关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立足职能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起更加牢固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2、开展反间谍安全防范教育、培训,增强本单位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于单位组织,需要重视和加强对涉密事项、重点场所和涉密载体的安全防范管理,及时采取技术手段和其他必要措施,对于纸质的秘密文件,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小范围具体人员,未经有权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拍照、复制、收发、传递和销毁;对于网络设施、信息系统,设置专业的防范网络窃密的防火墙,对于涉密的信息不得擅自进行传输。

3、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反间防谍不仅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安居乐业。间谍活动是具有高度隐蔽性、专业性和危害性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这不仅需要国家安全部门发挥反间谍专门作用,更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防范,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筑牢反间谍人民防线,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2735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10858.html

(1)
上一篇 2024-06-28
下一篇 2024-06-28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