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刘辉逆袭记

嘉佑二年,时年26岁的刘辉是“太学体”的领袖,作为状元的热门候选人之一,却在当年科举中遭欧阳修痛批,名落孙山。回到铅山,他勤学苦读,痛改文风,嘉佑四年(1059)春高中状元。在我看来,刘辉的成功逆袭归功于他思想的转变、能力的提升和行动的落实。

解放思想,正确看待成与败。“太学体”成就了他,让他成为个中翘楚,一代“领袖”,也禁锢了他,使他热衷于堆砌华丽的辞藻,享受被追捧的快感。落榜后他才清醒地认识到朝廷开科取士,所取的乃是人才,而不是官员。正如我们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当认清自己的身份,岗位和职务只是代表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既然进入了公职人员的队伍,就要牢固树立当公仆的意识,时刻保持做贡献的自觉。不能盲目追逐名利、贪图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乡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要把握当下的机遇,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大有作为。

自强不息,正确看待得与失。刘辉的文章和文风在当时颇受追捧,让他成为了文风改革中的被整治对象,这是一失。山不就我、我来就山,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改变文风,改名后继续参加了嘉祐四年的科举,最终以成功者的姿态重新站在了欧阳修面前,这是一得。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如果没有这次的受挫,刘辉还只是那个爱“卖弄虚名”的刘几,而不是被欧阳修称赞文章“辞善道明,实为难得”的刘辉。成功不是一蹴而就,得失往往只在瞬间转换,就拿我们来说,每一次工作中的失败都是一次成功经验的积累,只有正确看待“失”,及时转变思路的方向,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巧妙地将“失”转换为“得”。

脚踏实地,正确看待名与利。刘辉的成功逆袭不是来自于闭门造车,而是关切国事,体察人民疾苦,一改以往舍近求远、高谈阔论不务实际的毛病,才使得学业大进。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很有政治抱负。曾作诗文《登龙山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的,还作五言《石井联句》,讽刺朝廷腐败现象和那些身居高位的“背廉辈”。作为乡镇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谋事干事当“致广大而尽精微”,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同时要把控好细节”,既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要落实落细、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liy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9551.html

(1)
上一篇 2024-06-27
下一篇 2024-06-2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