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家书屋“小阵地”汇集群众文化“大粮仓”

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十一五”期间确定的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肩负着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大使命。自2005年以来的近20年时间里,已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然而,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存在着书籍种类繁杂、来源不明、“重建轻管”等情况。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如何积极发挥农家书屋思想文化阵地“充电桩”作用,还需要同时做好图书供给制度建设和多种类书屋管理人才培养。

构建图书供给制度建设,打造农村“信息高地”。要在与农民交流互动上下好功夫。在引入图书前,要采取走访农户、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农民群众中间摸清情况,听取意见。要询问农民对于所需书目的种类与数量需求,让他们通过管理员、村支书反映情况。要在充分发挥“五老”等本地群体力量上做足功课。农家书屋可以与当地的团委、妇联等部门合作,共用书籍资源,既丰富书籍来源又保证书籍质量。同时,发挥本地退休干部、村庄小学老师、返乡人才等群体的作用,邀请他们围绕国学经典、生态技术、家庭食养等更符合本村庄的阅读偏好进行书籍选择。

培养多类书屋管理人才,铸就乡村“精神高地”。要发挥乡村能人力量。农家书屋是与农民有密切关联性的活动场所,不能孤立地存在,要加入其乡土化管理模式。发挥离退休干部、教师等“五老”群体作用,激发他们的热情,充分发挥其才能,参与到农家书屋的管理事务中。要发挥村中留守群体作用。类似残疾等原因留守村庄的青年、全职妈妈等留守妇女,要发挥其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参与管理书屋,实现农家书屋的共治与共享,此外能为他们争取到一些补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9456,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9134.html

(0)
上一篇 2024-06-25
下一篇 2024-06-2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