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旧事物背后的当代价值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悠久历史文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这些文化又以历史遗迹、建筑工艺、民间技术、文学艺术等方式传承下来。但随着时代的更迭,这些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文化瑰宝却渐渐被一代代的年轻人以一种云淡风轻的态度所认识,被所谓的“旧事物”一词所替代。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且凝结着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和审美成果的手工编织技术、榫卯、皮影等艺术珍宝,不仅需要我们用心领悟和欣赏,还需要我们认真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和经济价值,否则这些文化宝藏就只能束之高阁、深藏堂馆,让人唏嘘不已。

打造融于生产生活、通俗易懂、生动时尚的传承话语体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加深认识、增强文化认同,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浩瀚,许多典籍艰深晦涩、不易读懂,亟须将古典话语体系进行现代转化,构建大众化、时代化的传承话语体系。为此,必须精准对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了解群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熟知大众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善于发现、吸纳和提炼人民群众的新创造新经验,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话语来传播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直至做到“日用而不知”。

实施“文化+科技”融合战略,以科技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和艺术品位,运用数字光影、VR等现代科技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特别注意运用现代数字化手段,整合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数字化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承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

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深入发掘文物馆藏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推动文物融入日常生产生活,实现与群众零距离。《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的火爆,充分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说明只要精准对接百姓需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沃土上深耕细作,就一定会创作出更多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创产品。同时,大力发展手造产业,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力和参与性,将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艺术灵魂注入手造产品,让手造产品融入生产生活,形式多样、鲜活时尚,形象展示传统文化的光鲜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F666,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7881.html

(0)
上一篇 2024-06-20
下一篇 2024-06-2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