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救人迟到,要“以此为戒”?

6月16日,南方医科大学俞老师因抢救患儿导致上课迟到29分钟,学校因此认定此事件为教学差错,并给予相应处罚,引发网友热议。一方面,网友普遍认为,在生命面前,教学纪律应退居其次,学校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而非处罚,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医生,俞老师面对患儿病情危重的紧急情况,选择先救人后上课,这体现了她的医德和职业操守。该事件让广大网友看到了南方医科大学在管理处理类似事件时存在的人性化缺失,被要求反思其管理方式,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以生命为先。另一方面,有网友指出,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教育的真谛,即不仅传授知识还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次事件不仅仅是拯救了一名孩子的生命,对于在校学生而言也是现实生动的一课,教师因救人迟到,学校不仅不给奖励反而给予处分,这不仅会影响学校形象,甚至会打击老师学生的救人热情。

事件引发了对医生职业道德和学校教育责任的深入讨论,认为应鼓励救死扶伤的精神,而非单纯的以制度规则为重。笔者认为:

规则的刚性与人性化处理并非“二选一”。在职业精神与规则发生冲突时,应在规则与人情之间寻求平衡,在尊重与理解中做事,而不是生搬硬套,想当然地进行处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处理,使得规则更加合理、更加贴近人性。这样既能保证社会的秩序和公平,又能体现人文关怀和温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运用智慧,灵活处理各种情况,才能让规则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2023年,在浙江也发生过类似事例,浙江大学大一男生周海涛发现一个孩子有突发性气管阻塞的症状,立即将孩子送往校医院抢救,却因此被老师认定为旷课,周海涛见义勇为的事迹传到老师耳中后,老师主动把旷课记录给销了。反观南方医科大学,明知事出有因,又是救人为先,偏偏还要处分,不仅让老师心寒,也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遭到网友口诛笔伐,一点也不冤枉。

面对规则与人情的冲突时,合理的处理方式尤其重要。在这件事上,南方医科大学的处理方式,看似是在维护规则的严肃性,看似公平,实则却生动地体现了人性的扭曲和冷漠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作风。表面上是希望“以此为戒”人人守规矩,实则传递出的却是“先讲规矩后救人”的信息。一所医学院如此行事,势必因小失大。所以,学校应该制定解决方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第一,完善制度规定。学校应从新审视和完善教学纪律等相关制度规定,使其更加人性化和灵活化,以更好地适应医学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特点。第二,建立应急机制。学校应该建立针对突发情况的应急机制,明确教师在面临类似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以减少类似情况发生。第三,加强沟通与理解。学校应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理解,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与难处,并在制定和执行制度时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应加强学生与家长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度。

总而言之,医学院是培养医生的地方,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如果医学院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生命至上、救死扶伤”的价值理念根植于学生心中,反而传达出“先规则后生命”的讯息,那如何培养出拥有高尚品德、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医生?

(绵竹市人民政府剑南街道办事处,刘虹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刘虹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7356.html

(0)
上一篇 2024-06-19
下一篇 2024-06-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