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之“清”至爱国文化精神传承

时值端午,各地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习俗活动纷纷开展,从南至北由东到西,线上线下,让我们一览节日盛况。端午节作为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让我不禁在想屈原到底魅力何在,我想最大的魅力就来自于屈原身上清绝滔滔的爱国精神,引导着大家在精神层面感悟家国情怀、传承民族情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一生从生到死,都在毫不动摇地坚守着这个“清”字。他是清白的,在内受到统治政权的嫉妒和仇视,在外受到敌国的离间,楚国朝廷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浑浊不堪,朝堂上下逐渐被同化,唯有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始终坚守清白的人格;他是清醒的,楚国内政外交混乱,国势危急之时,他主张和齐魏联盟抗秦策略,劝导楚怀王修得息争主张变法扫除弊政,在战国风云瞬息万变时,在举世皆浊的楚地,在众人皆醉的朝堂,唯有屈原坦荡正直,敢于同强权和恶势力作斗争,坚持着让楚强大的国家策略,苦苦求索强国富民之道;他是清刚的,虽然不断遭到排挤、打击和放逐,但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始终不改,始终放不下黎民百姓,始终放不下对家国的担忧,他将生命的归宿选择在滔滔的汨罗江里,“伏清白以死直兮”以身殉国。

屈原虽然沉于汨罗江,但屈原精神就此崛起,他用浪漫的理想主义抵御现实中的浑浊不堪,自此树立了一个清白干净担当爱国的理想主义的标杆。千年后的文天祥、陆秀夫,抗日战争时期的万千将士,在寡不敌众的时刻依然毅然作出以卵击石的壮烈行为,何尝不是对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武不屈精神的传承与追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中国的高人志士们,倘若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念活下去,便将死看作一种意志和尊严的使命,视死如归,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由此我想到了“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的西南联大,为保存和延续中国教育的文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联合大学,从北京迁至长沙,从长沙迁至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最艰苦的时期,西南联大前辈们敢为天下先,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始终坚守着家国一体的信仰,在生死存亡之际,将“死”与“生”结合,退麝投岩誓不投降,以死明志;哺育后生,以雪国耻,以生践志,正是这种视死如归精神,让他们扛起了民族未来的希望,也洒下了中国崛起的种子。这个种子悄悄发芽,镌刻在中华儿女的骨髓里,恣意生长,让爱国精神接力传承,挺立着中华脊梁。

在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随着时代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并在应对新的挑战和危机时凝聚起更为磅礴的力量。在无数个国家危难的时刻,都有人不畏困难不畏强敌,哪怕抛头颅洒热血也要为国而战!无论是洪水雪灾,还是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声令下,万千中华儿女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展现出惊人的中国力量。这就是屈原的伟大,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是一种为祖国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接力传承,为祖国建设奋斗终生,保驾护航着中国这艘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8465,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7223.html

(1)
上一篇 2024-06-19
下一篇 2024-06-1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