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党办人的档案“三”观

2024年6月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活动主题为“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在党办档案管理岗位上,透过在一卷卷档案我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厚重,“三观”被一张张“沉睡纸张”中记录着的无数党员干部的热血和奉献刷新并得以重建。

党史档案馆中,阅览“建党”案卷,建立“革命信仰高于天”的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要求党员干部要学好党史、国史。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点燃的星星之火,迅速遍布祖国的五湖四海,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在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独特的红色记忆。或是一面历经岁月的红旗,或是一封蕴涵拳拳之心的入党申请书,又或是一张已经模糊掉色的照片,党史档案馆中的一件件红色文物、一份份珍贵史料都在向我们讲述着那段艰难的峥嵘岁月。历经百年历史跨越,党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瞩目的成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记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艰苦卓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担负起历史使命,把个人世界观与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观有机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各项工作。

在民俗档案馆中,阅览“农耕”案卷,建立“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农耕文化是中国民俗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风俗文化之一,农业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石磨、石磙、石碾盘及石槽,如果没有相关档案的有效保存,后人将无法“解锁”它们正确的打开方式。虽然这些工具现在都已经被大型农业机械所取代,人们再也不需要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地里挥汗如雨,但这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不可磨灭。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要厚植为民情怀,强化“三农”思维,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人民群众共吃一碗饭、共坐一条板凳,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一如既往的枝叶关情之心,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在科技档案馆中,阅览“创新”案卷,建立“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人生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目不暇接的科技档案馆里,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世界一流”,体现着一个又一个“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0”的跨越。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从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到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从“嫦娥”揽月到“祝融”驭火,从“蛟龙”入海到航母入列,从“北斗”组网到“神威”超算……这些鲜活的科技成就都是档案里记录的生动丰富的创新实践。广大党员干部在科技档案馆中,可以体会到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突由“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发展蜕变,感悟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要以创新精神勇担时代重任,坚定创新自信、埋头创新实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不停留、不迟疑、不观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新的实践创造新的更大成就,与国家和民族共奋进、同发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小处着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6238.html

(0)
上一篇 2024-06-13
下一篇 2024-06-1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