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盛乐 “粽”情端午

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重五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如今的端午,有追念、有活力、有香气、有色彩,饱含民俗趣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抒怀忆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唐朝诗人文秀在《端午》中的诗句。这首诗直接点明了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因忧国忧民而投汨罗江自尽。据说当地百姓划船去救他,这就是后来赛龙舟的起源。同时,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在江里投放粽子,这也是吃粽子的由来。

龙舟竞渡迎端午。在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最著名的习俗之一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比赛时,队员们齐心协力地划桨,在“鼓击春雷”中,水面龙舟犹如“飞凫”御风疾驶,竞相争先,场面非常壮观。为了增加观赏性和刺激性,参赛龙舟到达终点时,划龙舟者还要翻入水中,抢夺设在水中的浮标。“龙舟竞渡”和“抢标”,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

粽叶飘香共端午。除了赛龙舟,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制成的食物,形状多样,口味丰富。北方大多以吃甜棕为主,南方则更偏爱咸粽。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是在晋代;到了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风味小吃;明清两代,粽子更是成为一种吉祥食品。当前,它已与正月的汤圆、中秋的月饼一起,成为民俗文化、食文化传承的符号,至今在人们的心中仍有无穷的魅力。

多彩民俗过端午。端午节还有挂艾草、菖蒲、穿五彩线、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些习俗大多与驱邪避疫、祈求健康有关。例如,挂艾草和菖蒲被认为可以驱除瘟疫和邪恶之气,穿五彩线则是为了保护儿童免受疾病侵扰。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社会中,除了传统的庆祝活动,人们还会通过网络等方式分享端午节的快乐,传播端午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端午节都是一个家庭团聚、共享欢乐的时刻。

总的来说,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庆祝端午节,我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我们应该珍惜这一文化遗产,通过创新的方式将其传承下去,让端午节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金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杜小生D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4648.html

(0)
上一篇 2024-06-03
下一篇 2024-06-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