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个“做好”妙解基层减负难题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基层减负的工作方案》,号召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证。“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基层减负减的不是责任是负担,是为了让基层一线的干部背囊更轻,顾虑更少,把更多精力和时间放在为民办实事上。想要减负,必须帮助基层干部从名目繁杂的考核督查、成山成海的资料台账、宽泛频繁的追责问责中解脱出来,其关键在于破解形式主义。

力戒过度留痕,做强“求真务实”的“加法”。近年来,“人过留痕、雁过留声”成了部分基层干部的自发行为,把留痕当做“功劳簿”“护身符”“遮羞布”。为了“痕迹”漂亮,召开“摆拍”专题会,用尽一切办法造痕迹;为了应付检查,“填表式”帮扶,没有痕迹也要“补痕迹”……这些过渡痕迹在基层时常发生,究其根源,都是形式主义作祟。纸上留“痕”固然重要,但群众留“心”才是“硬杠杠”,因此,要把准“方向盘”、用好“指挥棒”,深化考核细则,规范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让领导干部真心实意去察民情、听民声、出实招、干实事,走出为了留痕而留痕的“怪圈”。

摒弃繁文缛节,做好“文山会海”的“减法”。“文山高耸、会海汹涌”可谓作风建设最难根治的顽疾之一,历来被基层干部群众所诟病,这意味着精简“文山会海”必须下狠心、出实招、看成效。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跳出来,回归联系服务群众的本色,必须从思想源头上扭转形式主义之风,要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基层实际为导向,删繁就简、注重实效,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把人力财力投到关键处,把功率效益贯穿到实干中。要在形式规模上做好减法,少发文、发简文、发有“料”的文,少开会、开短会、开有“用”的会,真正做到“发好一个文,见到一层效果,开好一次会,解决一类问题”,让减负工作“接地气”。

狠刹虚而不实,做活“提质增效”的“乘法”。“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更好的工作,“提质”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给基层“减负”就要还基层干部以干事创业的时间、评优晋级的空间,让他们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民服务的事业中。“减负”就要减少“辛辛苦苦的形式主义”,基层干部只有打破形式主义的桎梏,才能腾出拳脚集中火力做好本职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因此,“减负”和“提质”要“两手抓”“两手硬”。“减负”不“提质”,群众会质疑基层干部为官不为;“提质”不“减负”,基层干部负重前行,身心疲惫,难以为继,非长久之计。唯有“减负与提质齐飞”,才能各归其位,各得其所,实现共赢。

破除层层加码,做细“督查考核”的“除法”。督查考核是推动工作的“风向标”,检验成效的“试金石”,不是上级“走过场”,基层“看排场”的“助推器”。要推动基层减负走深走实,就要在推进基层督查考核高效精准上做好“除法”,让基层干部从过度的督查考核中解救出来,精简考核类型,减少考核内容,压缩考核篇章,注重工作成效考核,减轻基层考核负担。要以实绩为导向,坚决避免“痕迹管理”的工作思维、“材料检查”的工作方式,确保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才能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从根本上祛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将基层的负担从根源上减下来,才能让干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促发展的具体工作之中,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炳亮,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3558.html

(0)
上一篇 2024-05-29
下一篇 2024-05-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