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党的创新理论笃行者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当然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经强调,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率先垂范。我想大家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在他一系列重要讲话,还有文章当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抑或是在基层和干部群众倾心地交谈,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而这些华章佳句,又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那么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总书记有过哪些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当中的那些用典体现着怎样的治国之道、文化精髓?

2023年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乌梁素海考察,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好乌梁素海流域,对于保障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的方向是明确的,要用心治理、精心呵护,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山青、水秀、空气新的美丽家园。

乌梁素海实业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的父辈是河北白洋淀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辗转来到乌梁素海。习近平总书记在乌梁素海考察时与刘文斌进行了亲切交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文斌仍然十分激动:“总书记问我,老一辈为什么从那么远的地方赶到这儿来?怎么知道乌梁素海的?我回答说,这儿是出名的鱼米之乡,人们口口相传,我们渔民都有打渔的手艺,到这儿能过好日子。”

的确,素有“塞外明珠”美誉的乌梁素海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鱼满仓”,水质纯净、鱼肉肥美。“我们小时候就直接从湖里舀水炖鱼呢。现在搞旅游也能挣到钱,就不用再打渔了。总书记这么关心乌梁素海,我们作为乌梁素海的一分子,更要保护好它。”刘文斌说。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对“一湖两海”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巴彦淖尔市确定了“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生命共同体,统筹推进全流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由单纯的‘治湖泊’向系统的‘治流域’转变,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的治理思路。

总书记浓厚的为民情怀,你从他的话语,从他的眼神当中都能够体会到。那这种深沉的为民情怀,又来自于哪里呢?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回忆起,他在陕北梁家河那七年知青岁月,他曾经这样说,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首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什么是为民?为民就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以人民为中心。我看过一段关于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采访。他是这样说的,在我这一生中,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种人:一种就是那革命老前辈。还有一种,就是我那陕北老乡。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陕西延川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他说那时候我离开了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我的心留在那里。那时候我就想,以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

那是1974年,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修建了当时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后来呢,又陆续地修建了42个沼气池。这就为当地老百姓的照明做饭排忧解难,解决了大问题。这个沼气池反响很好、效果很好。这是习近平同志为当地老百姓办的许多实事其中之一。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和梁家河到底有怎样的血脉联系?背后还有哪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和细节?这些问题应该说梁家河的老乡最有发言权。

当年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有将近一年的时间,是在张大爷家搭伙的,现在的年轻朋友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搭伙,搭伙就是把饭钱交到张大爷家里,然后每天一个锅里吃饭。

他每个月拿40斤粮,粮食都搁我们家,就跟我们家一块儿吃饭。将近吃了一年,吃到1975年上清华大学为止。因为总书记在梁家河当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他对梁家河做了很多的好事,给农民带来了很多幸福的事情,所以的话,农民都不想叫他走。就在照相馆,延川县一个照相馆照张相。14个人,是你三毛、他五毛。

所以总书记和梁家河,这样一种深厚的渊源,也就奠定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和梁家河的乡亲、梁家河的人民,有着这样的一种血肉联系。所以我们也衷心地祝愿我们梁家河,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所有梁家河的乡亲,也能像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和您一样都能发了。

确实,四十多年过去了。无论是做梁家河的支书,还是做党的总书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都没有变,他始终是黄土地的儿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日记里写道:“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青年干部要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敢于较真碰硬,做到大事难事不畏惧、困难面前不低头、直面矛盾不回避,勇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去啃振兴发展道路上的“硬骨头”,在最吃劲的岗位上担当作为,在攻坚克难中奏响青春凯歌。我们要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起我们强国一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要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比如说,有的部门提出,马上就办。有的地方提出,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让老百姓少跑腿,干部多办事,让人民安心、放心、舒心。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大家看,一个是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一个是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这就是我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是我们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最高标准。(白脑包镇  闫宇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qwzz,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203194.html

(0)
上一篇 2024-05-29
下一篇 2024-05-29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