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内卷,做最真实的自己

“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嬴。”

“我是一颗卷心菜,有卷死别人的心,但我菜。”

网络上经常会有人评论这些有关于“内卷”的“热梗”。

“内卷”这个概念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最早使用的。“内卷”本是一个学术名词,在学术文献中常用作“内卷化”。使内卷化概念得到发展的是两位人类学家,一位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戈登威泽,他将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称为“内卷化”。

“内卷化”引起中国学术界的关注,是由于黄宗智在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和《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分析过去几个世纪中国农村状况时,借用了人类学家的“农业内卷化”概念。他用“农业内卷化“概念来说明劳动密集化带来单个劳动日报酬递减,表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内卷的要旨在于单位土地上劳动投入的高度密集和单位劳动的边际报酬减少,近世以来还存在着‘过密型商品化’”。内卷后来扩散到了高校大学生、上班族等群体,逐步演化成为网络热门词汇,被用来吐槽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的现状,也催生出了各类围绕“内卷”展开的短文漫画或短视频等传播产品。

“内卷”如同病毒般席卷社会各个领域,无时无刻不散发着焦虑。小朋友有“鸡娃”内卷,学生有学霸内卷,成年人有职场内卷,甚至老年人还有子女内卷……

人人皆可卷,万物皆可卷。但是,倘若和人人比,则人人都比不过。人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即便是圣人。学历、财富、美貌、家庭、感情……总有一样不如人,但总有一样比得过别人。

“内卷”大部分都是源于焦虑,焦虑自己落后于人,不如于人,看到别人每天都去图书馆学习,去健身场所锻炼,自己便再也不能“躺平”,于是也去图书馆,也去健身。可当这些不是出于自己本意时,去这些地方也不过是换个地方继续“躺平”。于是,就收获了一个每天不得不跟随大流去“进步”但又违背自己本意的“牵线木偶人”。

如何拒绝这种内卷?别人的帮助永远不如自己想通。真正抵抗内卷的,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兴趣、热爱和探索欲。每个人都有自己发自内心的爱好,不是去跟随别人的兴趣爱好,也不是看别人做什么,而是自己发自内心的,自己真正想做的。

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有提升。即便没有,也不必苛责自己,认识到“自己没有提升”这件事已经也是很大的一个优点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xia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9577.html

(1)
上一篇 2024-05-17
下一篇 2024-05-1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