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实践论》有感

1937年7月,毛泽东为在抗日军政大学的演讲写下了一篇讲稿——《实践论》,当时党内出现了两种妨碍革命发展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了推动革命的发展,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这种错误思想,从而著成此书。

然而《实践论》所讲述的远不止如此,它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毛主席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在读完《实践论》全文之后,我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实践论》问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离不开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要用认识来反作用于实践。不管是开展工作还是认识自然都是由点到面,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我们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通过理解观察外部信息,构成了对事物表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再积累必须的资料加以整理、归纳和总结,便会得到事物之间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规律。构成了对规律的认识,这才到了理论层面。当然理论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阅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我觉得里面的许多观点可以让我联系到自己的人生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将来发展的道路。其实人生的发展也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活动决定一切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是具有深刻意义的。假如决定一切日常活动的是我们的学习活动而不是生产活动,那么由这样基础可以得到书会成为我们自身发展的源泉,学习将会成为人生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行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没有人能否认书本和学习的价值,但这并不是全部,也并不是非有不可,我们的日常生活形式多样,不仅要学习课内的,更要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不仅有学习活动,更有生产活动、娱乐活动等等。就实践论中所说,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某一种形式,而是有很多不同的活动,但在这其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是一切其他活动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生产活动,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社会运行规律、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了解人与人的关系,而一切对社会的认识,也必须反作用到生产活动的实践中去,只有将从实践中得到的认识重新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和人类世界的不断向前发展。

实践高于认识,认识来自于实践,然而认识和实践都是在不断地循环发展着的,如同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也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根据于一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向前,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和知行统一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duz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xyxx/197130.html

(0)
上一篇 2024-05-06
下一篇 2024-05-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