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利器”公务卡使用,卡在哪里?

6月25日,山东省临商银行发布公告称,从8月11日起,该行将对连续满3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余额均为零的睡眠公务卡停止服务并办理销户手续。作为党政机关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控制重要抓手的公务卡,为何会陷入“沉睡”?

近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务卡在使用上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方面,公务卡制度的推广,提高了公务支出透明度,实现了可追溯可查找,规范了公务支出的目的,对完善廉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公务卡在实际使用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和难题,让一些使用者“敬而远之”。公务卡这一“反腐利器”在使用过程中到底卡在哪里?

卡流程、怕逾期

公务卡程序问题让干部有抵触情绪

全国范围内推广公务卡制度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财政部、央行决定在财政预算单位全面推广公务卡,不再用现金支付,改为刷公务卡支付。公务卡即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

四川资阳市纪委监委某工作人员表示,在公务卡推广前,许多公务费用需选择现金结算方式,这需要工作人员出行携带现金,单位需专门进行现金管理与保护,这不仅增加了财务风险,也不容易规范公务消费。“在公务卡推广前,我国公务支出中,资金使用过程不透明,具体用途、实际金额和流向都无迹可查,特别是在招待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办公用品费等费用上,一些单位或个人虚报假报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来套现。公务卡的推行,让这些支出更加透明规范。”但他也认为,尽管这些费用都通过公务卡来消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务卡就能和“方便”画上等号。

“在不同条线上工作,公务卡的使用频率不一样,公务卡的用途也有差异。自从到办公室工作后,我使用公务卡的频率明显增多,同时也遇到一些以前没遇到的问题……”资阳市安岳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杨青青刚从业务处室转到办公室工作不久,她直言,以前公务卡主要用于出差,现在各项采购、杂项使用公务卡的情况明显增多,有些情况下,公务卡确有不便之处。

杨青青表示,使用公务卡的使用频率增多,需要支出的种类也更丰富,但有时报销程序跟不上,只能自行垫钱,避免公务卡还款逾期问题。“因为公务卡本质还是信用卡,绑定的是个人而不是单位,一旦逾期影响个人信用。”

杨青青所说的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报销程序上。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黄利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基层非常普遍,特别是需要经常出差,且出差时间较久的情况下,自己垫付是基本操作。“机关单位签字流程较为繁琐,遇到领导不在时,会卡在某一环节签不了字,有时走完流程要半个多月,很容易错过还款日期。”

黄利表示,由于还款日都是固定的,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报销时间安排不合理,是流程问题导致错过当月的还款日。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某银行业务员,对方表示,单位集中批量办理公务卡时,公务卡的账单日设定是统一的,但职工零星办理公务卡时,公务卡的账单日则各不相同,而财务人员一般按照统一的账单日为公务卡还款,容易导致个别公务卡出现还款逾期的问题。

黄利还表示,有时候逾期费用并不是因自己的工作产生。

记者询问一些部门后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工作需要,一些单位借调人员、临聘人员或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多,但代理银行根据公务卡管理制度只受理预算单位正式在编公务人员的办卡申请,且公务卡要求预算单位在编人员严格执行一人一卡、实名开卡、持卡信息备案,借调、临聘或公益性岗位人员往往面临着“无卡可刷”的情况,只能向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借卡使用。

“但他们往往又是工作事项的具体经办人员,公务结算的频次可能比所在单位在编员工还多。”天津市某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标准流程,借卡使用是不允许的,因为非正式职工借用正式职工的公务卡进行公务活动消费,会造成人、事、卡三者不符。“有时候不仅要借用单位在编人员的公务卡,还得借用他们的名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财务人员要在报销结算阶段基于持卡人所提供的消费发票和 POS 单等,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公务卡管理系统,对持卡人的公务消费信息进行核实,合理选定批准报销的消费明细记录,之后将报销用途与金额等信息录入系统,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支付指令,打印汇总还款明细表,之后送至银行,为指定公务卡还款。由此来看,公务卡使用流程较为复杂,容易影响使用效率。 

支付习惯错位、监管服务缺失

如何避免让公务卡成为“睡眠卡”?

实际上,公务卡推广使用过程中一直面临一系列困难。一方面,公务卡结算流程比较复杂,一些公务人员使用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公务卡缺乏良好的使用环境,单位以及银行的监管、服务不到位也容易导致公务卡“沉睡”。

“我第一次使用公务卡时,就感觉公务卡预设的使用环境和现在手机支付环境存在错位。”一名市直单位选调生告诉记者,他是一名“95后”,在进入单位之前都是手机支付,从未使用过信用卡,订酒店也习惯在APP直接手机付款。“但公务卡是信用卡的使用逻辑,默认的是你要到现场消费刷卡,才有POS机小票。虽然可以网上预订到现场刷公务卡支付,但价格可能没有手机付款优惠。”

对于这一问题,杨青青表示各单位执行办法可能有差异,针对不同支付情况的灵活度可能也不尽相同。“有些特殊情况下没有办法刷POS机,我们可以用手机绑定公务卡支付,后续把支付界面截图,再写一个情况说明附在审批附件中即可。”但杨青青也提到,单位办公务卡往往与属地银行合作,对于县级或基层单位,有些公务卡合作银行较小,一些支付平台并不支持绑定,所以不能手机支付。记者还从一些单位了解到,县级预算单位的公务卡信用额度一般为2万元至5万元不等,但有时也会出现较大金额的公务消费,如连续组织会议时的会场租赁费以及杂项支出,公务卡信用额度可能不够用。对此,黄利表示,各单位对于这类款项是否需要走对公账户要求不一,其所在单位进行服务类采购就要求必须走对公账户,公务卡只用于个人差旅、接待、文印等小额零星费用。

记者还发现,商家要配备 POS 机就意味着需要向银行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很多商家,特别是个体户不配备 POS 机,从而导致公务卡使用范围受限。在多店铺混合经营的情况下,有时商家会借用其他商户的POS 机,以满足公务人员刷公务卡消费的需求,这可能造成刷卡小票上的信息与发票商家实际信息不匹配,后续报账期间需要准备一系列手续和书面证明,导致很多公务人员不愿意持公务卡刷卡消费。

理论上,公务卡可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减少腐败行为发生。但在实际情况中,公务卡仍有滋生腐败的空间。近年来,多省市都出现“公卡私用”的典型案例。作为“四风”问题变种之一,其危害不可小觑。2019年,广西柳城县市容管理行政执法局4名干部、柳州市柳江区卫生健康局1名干部分别违规使用公务卡为私家车加油,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违纪款项上缴国库。据统计,这5名违纪公职人员在3至4年间合计违规加油494次,共计12万余元。

监管问题是许多持卡人对公务卡抱有怀疑态度的原因之一。曾有学者对发放公务卡的银行进行调研,发现当单位有新增、调动、退休等人员变动时,财务部门和银行不能及时获取、沟通人员变动信息,这就产生了公务卡信息更新维护比人员信息变动滞后的问题。

在采访中,也有单位表示,公务卡的管理并不只在党政机关单位一方,公务卡发卡银行也存在对发卡资格缺乏严格审批,后续服务不到位的问题。2018年,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行就出现公务卡办卡造假事件。据悉,该银行行长和银行审核部门均未和办卡人所在单位“一把手”见面,给一些办卡人造假提供了空间。最后出现办理136张公务卡,只有24张是单位公职人员的情况,造成了177万元的经济损失。

有学者认为,“有卡不用”的原因包括刷卡条件不允许、推广力度不够、预算单位与银行信息沟通存在壁垒等。黄利认为,办卡银行应提供更完善的提醒、分期等服务,并引导办卡人员及早激活、合理使用公务卡。

其实,为提高公务卡使用率,防止公务卡变“睡眠卡”,近年来许多单位率先在内部开展了不开卡人员的排查,一些银行也针对开卡但不使用的情况进行排查。除了近日开展摸排行动的临商银行,近年来,已有超过30家商业银行参与到“睡眠卡”的清理行动中。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

但排查是一方面,要提升公务卡的使用率,提升公务人员用卡意愿,还需从追责制度建设、服务场景优化等方面入手。有专家指出,一些公务人员认为“公务卡可用可不用”,且不按规定使用公务卡,是由于许多单位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更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纪检、财政、银行等部门应相互联合,为建立公务卡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代理银行还应严格履行职责,主动与预算单位配合协调,做好系统安装、业务培训、数据收集传送、单据凭证发放等工作。党政机关单位也应进一步规范公务卡使用管理工作,明确界定延期报销与超期还款的责任机制,避免公务卡结算制度流于形式。

(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姓名为化名)

本文信息来源为 官察室

(4)
上一篇 2024-07-13 16:40:30
下一篇 2024-07-20 22:39:0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