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于民”作答“人民至上”改革考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在“问需于民”中倾听人民呼声,在“问计于民”中汇集人民智慧,在“问效于民”中增进人民福祉,以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书写“人民至上”的全面深化改革“高分卷”。

以“民之所呼,声声入耳”的赤子之情“起笔”,在“问需于民”中“听民声、知民情”,书写“一切为了人民”的情怀答卷。“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心就在人民的“呼声”中,为回应人民“呼声”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这是改革所需、发展所急,更是民之所呼,充分体现出党和国家对人民“呼声”的深切回应,对人民利益的坚定维护。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思路,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发力点”“突破口”,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农家小院”坐一坐、多到“街头巷尾”逛一逛,通过与人民“面对面”“身挨身”“心贴心”,掌握群众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托幼等民生领域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人民“呼声”当作改革的“出发点”,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变为深化改革的“任务清单”。

以“民之所向,众志成城”的团结之力“着笔”,在“问计于民”中“汇民意、集民智”,书写“紧紧依靠人民”的协作答卷。“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充分彰显出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体现出党和国家的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要扎实做好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广开言路,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秉持“俯身倾耳以请”的“学生姿态”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在“热络聊、敞开讲、贴近谈”中采撷“土经验”“妙方子”,提炼“金点子”“锦囊计”,把“点点星光”凝聚为“万丈光芒”,将民意民智作为改革的“着力点”,贯穿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

以“民之所盼,我必为之”的笃行之姿“落笔”,在“问效于民”中“惠民生、增民利”,书写“矢志造福人民”的满意答卷。“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改革的方向行不行、举措实不实、成效好不好,关键是看人民群众幸不幸福、满不满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造福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增进人民福祉”的政绩观,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革的“试金石”“标杆尺”“落脚点”,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当作最高出发点、谋划点,主动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推出一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改革举措,多解决一些“民之所急、民之所愁、民之所盼”的难题,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为造福人民而改革”更有“力度”“深度”“温度”,真正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江苏省海安市委组织部 林其森

(0)
上一篇 2024-08-06
下一篇 2024-08-06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