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学子探索农业现代化之旅:器在耕者手,科技助农兴

伴随着21世纪的科技高速发展,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向机械化乃至自动化转型,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成为了一项重大研究课题。基于此背景,团队成员前往县农业局牵头的东海农业发展集团水稻机插育秧工厂进行实地调研。迈入育秧工厂的那一刻,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自动育秧机械手陈列在队员们眼前。 在负责人的介绍下,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从水稻种子到成品大米的全链条生产流程。从种子的浸种拌种,到流水线的播种,轨道车的机械化秧盘输送,机械栽插,无人机灌溉施肥的智能秧田管理以及最终加工成晶莹剔透的大米的过程,皆由机器自动完成。通过规模化、专业化运作,该工厂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220亩的秧田就能够稳定供应高质量的秧苗,服务周边大田17000亩,显著提升了水稻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为企业自身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惠及了周边农户,实现了共赢。与此同时,成员们还参观了平明镇安营村的个体经营的育秧中心,该农机工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专注于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覆盖了从播种到收割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同时大幅缩短育秧时间,做到了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作为集体和私营的典型代表,两家育秧工厂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狠下功夫,交相辉映了东海农业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和广阔前景。

为深入了解全县农机推⼴情况,队员们还前往农业农村局与多位领导干部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对话,就农机推广的政策导向、实施效果等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据了解,东海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目前每年约有三四千台老式收割机活跃在田间地头,与过去人工耕作一天仅能插播八分地相比,现今三个人配合一台插秧机,日作业量可轻松达八十亩,效率提升了数十倍。为确保机械性能的最优化,每年大约更新1500台收割机,经历一个季节的高强度作业后会被售出,随后再次购入新机。为此,东海县每年投入的购机补贴高达1亿元左右,最高时曾达到1.3亿元,充分体现了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大力支持。

但在农机推广的初期,其实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与挑战,县农业农村局通过组织观摩会的形式,让农民亲眼见证农机在实际作业中的优秀表现,从而激发他们的购买与使用意愿。随着农机的广泛应用,农民们逐渐从单纯的使用者转变为积极改良的“农民科学家”。以收割机为例,农民们自行加装粮仓实现粮食自动收集、设计防尘装置与液压平衡系统以应对尘土飞扬与侧翻风险,既提高了效率,又保障了安全。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却对收割机的实用性产生了巨大影响,最终被生产厂家采纳,成为了标准配置的一部分。纵观东海县的农机发展历程,农民群体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接受者到主动参与者、再到创新推动者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促进了农业机械的自动化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此外,在农机推广过程中,市场服务组织还开创了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新模式,为缺乏资金购买机械的散户提供服务,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与机械的经济效益,为农机推广开辟了多元共赢的新路径。

团队赴东海之际,恰逢两起具有代表性的偶发农业事故。带着保护农民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的追求,实践团队随农业局专业人员实地走访双店镇与黄川镇进行农业事故鉴定的学习。在双店镇,食品厂的排水系统本身存在缺陷,近两天来的暴雨导致污水倒灌进周围一家农户的花生田,部分秧苗死亡。在对水土取样送环境局检测后,食品厂被判定承担相应责任。在团队的跟进与农业局快速而妥善的协调下,受损农民同食品厂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食品厂转租该花生田,同时赔偿农户种子、化肥、机耕费的费用。随后,实践团来到了黄川镇,调查了秧苗供应商种子质量问题导致的秧苗长势不佳太过稀疏的事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此番实地走访所见农业事故无不体现耕地和种子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农业产能的深远影响。实践队员们深刻领会到我国农业现代化成就的来之不易,更需健全社会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推动农业供应链建设,服务农业现代化。

毛主席曾言:“中国是大农业国,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队员们对连云港工业现代化的标杆同样充满了兴趣,走访了科技赋能的现代化乡村产业范例——江苏海⼒源⽯英科技有限公司,亲眼见证了石英石历经繁复工序,化身为纯度的石英粉和高品质的坩埚。在这里,科技创新日异月更,品质追求却一以贯之,从粗糙的矿石逐渐转变为精致的产品,先进提纯技术大显神通,工人们的精益求精和公司近十年来初心不改的锐意进取值得称道。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的结合,专业化和精准化的并重,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

科技赋能智胜未来,乡村产业再迎东风。在连云港实践的这几天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一场科技创新的变革正成为苏北乡村产业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科技研究与技术推广正成为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着,从农业机械推广到家家户户,到东海硅产科技有限公司“粗中取精”提纯石英,“青春苏北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定会继续深入探索乡村发展与产业现状,将青春的热忱和专业的素养结合起来,为农村全面振兴、农民幸福新篇章的书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科协实践部 高韵琪 聂佳颖 杨佳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6320,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32848.html

(0)
上一篇 2024-09-01
下一篇 2024-09-01

你可能感兴趣的

最新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我的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