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问题背景下邻里关系的发展——以蚌埠市社区为例

摘要: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邻里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当前,社区和谐与团结备受关注,邻里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次活动,“邻里桥·互助桥”发展观察团的队员们旨在通过宣讲和调研等方式,增强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广邻里互助精神,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以优化社区服务。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采访法和宣讲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精心准备,深入社区进行调研。结果显示,本次研究在增强邻里关系、推广互助精神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关键词:邻里互助 社区 和谐 发展  三下乡

指导教师:董琬如

团队成员:崔静 程紫云 陆文轩 王晴雨

一、引言

社区不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更是情感交流、文化融合和社会互动的温馨港湾。邻里关系作为社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了促进社区内的和谐与团结,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协会发起了主题为“邻里桥·互助桥”的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宣讲和调研,增强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广邻里互助精神,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以优化社区服务。

活动围绕“邻里桥,互助桥”主题展开,于7月5日开始进行,由13名来自文学与教育学院的学生参与。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搭建起一个促进邻里间沟通与互助的平台,进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社区环境。

二、调研时间及地点

1.调查时间:

本次调研时间跨度为2024年7月5日至8日,共计3天。在这段时间里,团队走访了两个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采访,了解社区情况,收集大量信息,并进行分析。

2.调查地点:蚌埠市蚌山区龙湖新村街道龙滨社区、蚌埠市龙子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蚌埠市淮滨社区。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了一份纸质问卷,发放给社区居民,来了解他们的邻里情况。

2.采访法:采访社区居民,让居民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宣讲法:通过宣讲的形式,可以大范围的帮助社区居民了解到邻里互助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区。

四、调研准备与实施情况

  1. 组织结构与人员分工

本次“邻里桥·互助桥”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明确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人员分工。活动由文学与教育学院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组织,具体到人员安排,包括一位负责人主导活动全局,其他同学负责辅助策划与执行,确保活动各环节衔接无缝。拍摄剪辑组由两人担任,负责记录活动过程并制作后期宣传材料。宣讲组和调研组由多人组成,主要职责是进行宣讲,采访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最后,实践组由所有队员组成,确保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实施。

  1. 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在活动启动前,团队进行了周密的准备工作。首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明确的职责分工,每位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期望成果。接着,团队与目标社区进行了多次沟通对接,确保活动得到社区的理解和支持。此外,团队成员还准备了宣讲内容,设计了问卷调查,并与居委会协调,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调研实施细节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按照既定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宣讲环节中,通过现场宣传,强调了邻里互助对社区和谐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互助在解决日常生活小问题中的作用。同时,介绍了多种邻里互助的形式,如资源共享、临时照看等,并通过案例分享增强了居民的信心和兴趣。法律法规教育也作为重要一环,向居民普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的内容,强调了邻里互助的法律基础。安全与隐私教育也被纳入其中,提醒居民在互助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调研环节中,团队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和居委会调查三种方式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为后续分析和改进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和扎实的实施细节,活动得以高效推进,为最终取得预期成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调研效果评估

  1. 参与人数与反馈统计

本次“邻里桥·互助桥”活动吸引大量的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反馈信息。大多数参与居民表示,活动增进了他们对于邻里互助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特别是宣讲环节中关于邻里互助法律基础的介绍,让居民们意识到合法合规的互助活动能够获得法律保障,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感和信任度。

根据居民们的反馈,社区里缺少老年活动场所,老年居民活动范围过少,建议增加一些户外桌椅或者建一个小亭子,来丰富老年居民生活。

  1. 达成的目标程度分析

根据活动目的与实际反馈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确认以下几点目标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1)增强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活动通过宣讲和互动环节,有效地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多数居民反映在活动中结识了新邻居,对周围居住环境的了解更加深入。

(2)推广邻里互助精神: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和互助形式的介绍,居民们对邻里互助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互助精神。

(3)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调研环节有效地收集了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社区服务的具体方向。

  1. 预期成果形式的实际表现

预期的成果形式包括调研报告、活动照片、新闻稿以及网络平台的宣传等。实际完成情况如下:

(1)调研报告:详细记录了活动流程、居民反馈以及建议收集,为社区未来的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2)活动照片与新闻稿:通过拍摄组的努力,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视觉材料,并编写了详实的新闻稿,在当地社区网站和学校媒体上发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网络平台宣传:借学习强国、中青校园网、微信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有效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学院的社会服务形象。

六、问题与挑战

在“邻里桥·互助桥”活动中,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遇到的主要问题

(1)参与度波动:虽然活动吸引了大量社区居民参与,但在不同环节的参与度出现了波动。例如,宣讲环节由于能够即时提供有用信息和互动,吸引了较多居民;而填写问卷环节由于需要时间和耐心,部分居民表现出较低的参与热情。

(2)信息传递效率:在宣讲法律法规时发现,尽管简化了法律术语,但仍有部分居民难以完全理解其含义和实际应用,说明信息传递的效率和方式还有待提高。

  1. 应对策略与解决办法

总结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和办法进行应对:

(1)提升参与动力:为了增加居民在问卷填写环节的参与度,我们通过简化问卷题目,使其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是提高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2)优化信息传达方式:针对法律法规宣讲中遇到的难点,我们采用了更多的实例演示和故事讲解的方式,将抽象的法律条款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结论与建议

本次“邻里桥·互助桥”活动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实施,达成了既定的目标,包括增强邻里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广邻里互助精神以及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以优化社区服务。活动不仅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也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了有力支持。

  1. 活动的综合评价

总体而言,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宣讲、调研等形式,居民对邻里互助的认识有了显著提升,对参与社区活动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同时,活动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如部分环节参与度不高、信息传递存在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类似活动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1. 对未来活动的建议

基于本次活动的经验和反思,对未来类似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参与度:通过更具吸引力的活动宣传和更贴近居民需求的活动内容,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活动的影响力。

(2)优化信息传递:采用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关键信息,如通过故事化、情景模拟等手段解释法律法规,使之更加生动、易懂。

(3)强化技术支持和应用:考虑到不同年龄层的科技应用能力,未来活动应提供更多的技术培训和支持,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和参与互动。

(4)持续跟进与反馈机制:建立长效的跟进和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完善活动内容及形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三条[Z].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6年4月12日.

[2]佟雅囡,黄会玲,杜秀秀. 城市小区邻里关系调查[J]. 改革与开放,2015(22):62-63.

[3] 杨贵华,钟爱萍. 改善睦邻关系重建邻里网络——厦门市社区邻里关系调查分析[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93-97. DOI:10.3969/j.issn.1674-3199.2007.05.017.

[4] 刘铁明. 和谐社区之邻里关系研究——基于咸嘉湖街道的调查[J].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16-21. DOI:10.3969/j.issn.2095-1361.2008.03.005.

[5] 张智. 邻里关系与身心健康[J]. 中国健康教育,2001,17(5):303-304. DOI:10.3969/j.issn.1002-9982.2001.05.017.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芋头头,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24465.html

(1)
上一篇 2024-08-15
下一篇 2024-08-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