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薪火燃青春,力行青年谱新篇 ——河南科技大学“红韵薪火,青年力行”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使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7月5日至7月15日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红韵薪火,青年力行”实践团以集中实践的方式实地探访洛阳市孟津区、宜阳县部分乡村,结合特色非遗文化河洛大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实践调研走四方

实践团深入各实践村、社区,以严谨的态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调研工作。首先,团队成员与当地基层干部进行了初步交流,初步了解当地的基本状况。随后,团队成员们以分组形式,深入各社区和村落,通过系统的问卷调查和细致的访谈,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此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群众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知程度,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态度和想法,并邀请村民参加随后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

爱国宣讲燃薪火

实践团的爱国主义教育宣讲从爱国人物示例、概述、内容与挑战四个方面来开展,旨在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尊严,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观众们纷纷表示,通过实践团的演出和宣讲,他们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实践团的成员们也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实现了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的创新传播,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河洛大鼓传红韵

河洛大鼓是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的传统音乐。其发源于河南偃师,兴于巩义,流行于洛阳、孟津、登封等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宜阳县城关镇水磨头社区、孟津区铁炉村、双槐村,实践团召集群众,开展了一场独具特色的河洛大鼓表演。团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河洛大鼓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河洛大鼓唱词改为爱国主义精神唱词、国家历史发展唱词、爱国人物事迹唱词,通过现场演出的方式,使观众感受红色文化、中国精神。河洛大鼓铿锵有力的节奏和生动活泼的表演,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标语贴出爱国情

黄河之畔梨飘香。在孟津区会盟镇的铁炉村、吕村和双槐村,梨园处处可见,梨香四溢。孟津梨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目前,会盟镇铁炉村的孟津梨种植面积达2700亩,年产孟津梨1650万斤,年产值在3250万元左右,梨树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摇钱树,这充分体现了共和国75年发展造福人民群众。

依托当地这一特色,团队成员与当地宣传部门沟通协商,为当地设计以“爱国主义”为大主题,与孟津梨相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别有生趣的爱国标语。如“品孟津梨香,扬爱国之情,同筑乡村梦”“千年贡梨香,孟津历史长,品味文化韵,共筑爱国情”等。他们把这些标语设计成横幅、海报等形式,张贴在公园的宣传栏、道路边等地。

实践星火遍地燃

据了解,集中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将利用暑期返乡,依照“就近就便”原则,开展分散实践活动。他们将在家乡地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情调研,并依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此举旨在进一步拓展实践范围,以更广泛、更客观的方式收集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反馈。团队成员深信,只有真正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国情、民情,更有效地传播爱国主义思想,从而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这次暑期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对洛阳市孟津区、宜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实际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表示,将不断完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这次活动也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感。他们表示,今后将继续肩负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河南科技大学 杨一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张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22094.html

(0)
上一篇 2024-08-07
下一篇 2024-08-07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