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万载古城记忆,弘扬古今夏布文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的照耀下,2024年7月14日,一支充满活力的“扶梦计划”实践队,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与敬畏,踏上了前往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的征程。他们的目标是探寻万载古城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聚焦于夏布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以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让这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实践队成员们充满期待的面庞上。他们带着对未知的憧憬和对知识的渴望,陆续抵达了万载县。集合完毕,队伍在激昂的口号声中,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着万载古城的夏布文化馆进发。在这里,他们有幸与夏布传承人宋志学老师相遇,开启了这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夏布传承,匠心永续。宋老师亲自带领实践队成员们踏入夏布文化馆,仿佛进入了一座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殿堂。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夏布制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特别是那“夏布”二字的织绣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对夏布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对这一古老技艺的精湛工艺和深厚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崇敬之情。

紧接着,宋老师亲自带领他们前往夏布制作工厂,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生动。首先,成员们来到了刷浆车间,见证了匠人们为经纱刷浆的全过程。宋老师耐心地解释道,用特制米浆进行的刷浆工艺是夏布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提升夏布的质量、耐用性,还能最大限度展示夏布的特色。通过刷浆处理,经纱的强度和耐磨性得到了显著增强,织造过程中的断头现象也大大减少。

随后,成员们来到了穿扣车间,宋老师亲自示范了穿经线的过程。他将经线从麻团中缓缓拉出,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密度排列在扣板上,然后运用专门的工具,将经线一根根精准地穿过扣板的扣齿间。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极高的耐心与精细的操作,更体现了匠人对技艺的极致追求与对作品的极致呵护。

中华夏布,缘起苎麻。随着夏日的热浪滚滚而来,实践队成员们走进了密闭不透气的夏布仓库。这里,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大量的夏布布料,宋老师为成员们详细解释了各种夏布布料的用途。成员们对夏布原材料的来源与制作过程充满好奇,于是宋老师带着他们来到了苎麻的种植地。在烈日的照耀下,成片的苎麻地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宋老师感慨于人工成本的高昂,指出许多苎麻地因此未能收获苎麻。

在种植地旁,一座古朴的房子静静地矗立着。成员们走进屋内,只见匠人们正在绩纱。绩纱是将经过处理的苎麻原料手工劈成细缕,并拈成细纱,为后续织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传统手工技艺不仅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更是中国纺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正创新,匠心独运。夜幕降临,万载古城的烟花节璀璨灯火点亮了古城的夜空,热闹的人潮为此次文化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成员们再次前往夏布体验馆,他们分头行动,进行问卷调查与采访,与不同年龄段的古城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这次夏布体验走访,青年学子们与传统手工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对夏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更激发了他们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热情。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更多的人关注并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这场以“寻访万载古城记忆,弘扬古今夏布文化”为主题的“扶梦计划”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智慧的碰撞。它将激励着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于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业中,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新篇章。在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夏布文化将如同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江西财经大学 黄倩 袁宇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633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21133.html

(1)
上一篇 2024-08-03
下一篇 2024-08-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