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扶梦计划”实践队赴宜春市万载县 实地调研夏布制作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理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的目标要求,2024年7月13日至7月14日,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扶梦计划”实践队在宜春市万载县开展了以“夏布文化润童心”为主题的为期两天的调研夏布传承的初期工作。

实地探访夏布馆,非遗传承动人心。实践队一行人首先来到了万载县万载古城内的夏布文化馆,走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级传承人,夏布文化馆馆长宋志学。在采访中过程中,实践队得知,宋志学不仅是夏布文化馆的馆长,也是现今万载县唯一一座夏布厂的厂长。他出身在夏布世家,家中长辈都是夏布制作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之下,宋馆长从小便对夏布的工艺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学习钻研了夏布的制作过程,无论是纺纱,上浆还是织布,他都十分熟悉并且精通。

在实践队采访问到对于夏布制作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什么展望或愿景时,宋馆长表示他就两个愿景,一是希望能看见更多的热爱夏布的年轻人进入夏布制作的行业,希望夏布制作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经久不息的地传承下去。二是希望自己现在正在研究的将夏布制作投入机械化生产的产品能够取得成功,让绝大多数的人用上,让夏布的知名度进一步的提高。宋馆长还表示,在未来,他将努力扩大夏布文化馆的规模,让夏布从第一步生产到最后的产品整个过程都能够在展馆内展示,这样不仅能提高夏布的知名度,还能给万载县旅游业的发展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深刻展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夏布厂内观生产,烟花绚烂伴调研。在结束第一天的走访过后,第二天实践队来到了夏布厂实地调研夏布制作的全过程,宋馆长耐心地带领实践队参观了当地的苎麻园以及唯一一所夏布厂,详细地介绍了苎麻的作用以及剥麻,纺纱,上浆,织布等夏布生产的全过程,其中实践队了解到,夏布由于全手工制作,制作周期长,过程复杂且繁琐等局限性导致其利润低,难以吸引到其他人进入该行业,进一步限制了夏布制作的传承。同时,实践队还发现,从苎麻园到夏布厂,在参与生产的全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没有一个年轻面孔。对此,宋馆长表示:“我们这个行业到现在,我自己都还是最年轻的一批人,现在传承的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受到疫情的冲击,夏布厂甚至出现过入不敷出的现象,所以我很希望能见到有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进入该行业。”可见,夏布非遗文化的传承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年轻力量永远是传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若有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夏布文化的传承必将更加绚丽多彩。

夜幕降临,实践队回到夏布文化馆,开始了对当地人以及游客的问卷调查以此来了解群众对于夏布的了解程度以及需求,在问卷调查途中,身后传来阵阵响声,队员们闻声抬头,发现一束束烟花在队员们头顶炸开,绚烂而又短暂,被照亮的天空在转瞬即逝间又黯淡下去,队员们在烟花绽开地瞬间向驻足的路人递出一份份调查问卷,在被烟火点燃的现场,汗水浸湿了每一位成员的衣服,队员们在这样的氛围之中,更加感受到了万载县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无论是夏布还是烟火,都是当地文化的最好印证。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实践队员们通过两天时间的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夏布的制作,还知晓了当下利润不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境以及万载县的风土人情。在看到基层里的非遗文化的艰难生存,队员们心底难免受到触动,也更加激励了他们在接下来的夏布文化推广活动中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队将继续开展在基层的调研以及后续面向儿童群体的夏布知识宣传活动,用所学知识结合实践,助力夏布文化的传承。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袁思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633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21132.html

(1)
上一篇 2024-08-03
下一篇 2024-08-03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