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荆楚文化,守望精神家园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号召,延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薪火,7月10日上午,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黄石分队前往黄石市阳新县阳新文化馆,拜访阳新布贴传承人洪老师和孔老师,了解阳新非遗历史,体验传统布贴工艺,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老城展新风

阳新,这个位于长江之滨的小城,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心有心。”的苏区老区精神,谱写出红色革命的英雄壮歌,铸就国家著名“烈士县”的无上荣光。“沧浪烟雨”、“南市渔歌”、“宋山樵唱”、“黉序秋香”等古八大迹犹在,展现着历史风韵。阳新于汉高帝六年置县,长达2200多年的县治沿革,积淀下丰厚的文化底蕴,闪烁着璀璨的人文光芒。阳新虽是一座县城,却拥有120万人口,堪比一个地级市,经济实力也远超前于其他县,孔老师表示“这一切成就都是依靠老百姓得来的。”全体阳新人民万众一心,共同为阳新的未来而努力着。

了解非遗历史,感受文化魅力

文化馆内,大大小小的展厅里陈列着具有阳新非遗文化的展品,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洪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们开始进行参观。据洪老师介绍,阳新县现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5项、市级非遗9项,还有多项县级非遗,而久负盛名的阳新布贴和阳新采茶戏就是两项国家级非遗,是阳新人引以为傲的传家宝,折子粉、三月三庙会等省级非遗文化,糯米糖、板凳龙等市级非遗文化,也是阳新丰厚的文化底蕴,洪老师在为实践队员介绍时满脸骄傲与自豪。
阳新布贴,是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实用工艺美术品,制作工艺包括剪样、拼贴、缝制和辅助刺绣。这些作品通常以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而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成品具有黑漆点金般的直观效果,色彩对比强烈。阳新布贴的题材广泛,包括民间传统的吉祥图案、地方农作物、山林水泽生物等,能够将天上人间、山禽水族等元素集于一处。这种工艺不仅实用,而且富有装饰性,涉及童装、婚嫁饰品、儿童穿着、庙堂用品等多个品类。非遗传承人孔老师为实践队员们介绍了多种布贴成品。《麒麟送子》图,这是一件融合了传统民间艺术与吉祥寓意的手工艺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被视为祥瑞之兽,象征着吉祥、富贵和子孙昌盛。《麒麟送子》的图案通常描绘一个童子骑在麒麟背上,手持莲花或如意,寓意着带来好运和后代繁荣。这是一件融合了传统民间艺术与吉祥寓意的手工艺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被视为祥瑞之兽,象征着吉祥、富贵和子孙昌盛。《麒麟送子》的图案通常描绘一个童子骑在麒麟背上,手持莲花或如意,寓意着带来好运和后代繁荣。实践队员们被眼前的图案所震撼,精美繁复的图案,每一针都倾注了手艺人的心血。

参观完展厅,洪老师又为实践队员们安排了采茶戏体验课,阳新采茶戏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省阳新县的传统戏曲剧种,它起源于当地的采茶歌曲,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阳新采茶戏的音乐由正腔、彩腔和击乐三部分组成,其中正腔包括多种地方特色的腔调,如北腔、汉腔、叹腔和四平等,这些腔调属于板腔结构,旋律优美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彩腔则包含了丰富的乡土气息浓厚的小曲,如灯歌、山歌、田歌等,这些都是阳新采茶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两位采茶戏老师教实践队员们唱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片段,独特的唱腔、丰富的神情、优美的动作深深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队员们兴致高涨,学得有模有样,得到了老师们的掌声。

洪老师为了让实践队员们对阳新布贴有更深入的了解,还特意安排了视频课,全方面的为队员们介绍阳新布贴这一非遗文化,队员们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

以青春之名,传文化薪火

阳新的非遗文化,如同历史的瑰宝,静静地等待着世人的发现和珍视。“拾遗”志愿服务队的足迹,为这些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将成为阳新非遗文化传承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期待这群年轻人的努力能够激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共同书写一个更加灿烂的文化未来。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子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4523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19786.html

(0)
上一篇 2024-07-30
下一篇 2024-07-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