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一乡情:淮师学子三下乡,共绘教育帮扶新篇章

阵阵笑声中,孩子们的童声清脆响起,“我知道,我看过小猪佩奇!”“我来读!东院孙孙想栽葱,冲冲想栽松。”“姐姐,你看我画的蝴蝶怎么样?”……面对着小朋友们的热情回答和分享,小松实践团成员们耐心倾听,用心呵护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海洋。

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的国际化视野与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7月11日上午,小松社会实践团来到红桥村,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交融”教育体验。团队成员们精心设计了英语配音、手工制作和国学豆腐课,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在实践中深化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共同助力新时代乡村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英语之声:趣味配音开启乡村学习之旅

一个个配音视频在多媒体上播放着,实践团成员吴桐向孩子们以动画视频的生动方式展示了英语趣配音的魅力。在助教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积极勇敢的举手,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配音成果。无论是汉字储备量不太多的低年级小朋友,还是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敢于展示自己。

在这堂生动有趣的配音课上,孩子们踊跃参与,主动和课堂老师互动,积极回答问题,表现出对配音的极大兴趣。三年级的鲍鲍小朋友多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以及大声向大家展示《梨和栗》这段绕口令,其他的孩子们也都非常投入。

随着课堂的深入,孩子们的热情愈发高涨。吴桐老师巧妙地将英语配音与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结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尝试着模仿动画角色的语调与情感,每一次尝试都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和超越。

手作天地:在手工中寻找孩子们的无限可能

为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所学,设计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手功制作课。全体成员都参与进课堂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带领一小部分孩子进行手工创作。活动分为三部分开展,分小组、手工创意制作、小组成员合影展示。

活动中,每个小组都尽己所能发挥创意,合作完成手工制作。有的小组结合爱国情怀,利用彩纸认真耐心地完成了几幅国旗制作。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地剪裁、粘贴,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尊敬;当天下了小雨,有的小组灵机一动,结合雨天的特色,利用彩纸、纸板和其他手工材料,认真耐心地制作了一艘艘独具特色的小船;还有的小组发挥团队力量,共同制作了形态各异的小蝴蝶,粘贴在生机勃勃、色彩艳丽的背景板上,构成一幅独一无二的画…

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好奇,他们用小手仔细地折叠、粘贴,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他们对手工艺术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创造力,无论是在材料的选择上,还是在作品的设计上,都体现了他们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这样的手工课,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欣赏力。”队长姜方雅深有感触地说。

豆腐国学:一豆一世界,一味一传承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牢固基石,要让孩子们全面学习”,这句话始终激励着团队成员们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带进乡村课堂。结合淮南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团队最终决定将寻常可见的豆腐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加深孩子们的了解。

国学课上,团队带来了成品豆腐让孩子们触摸、嗅闻,以提问和视频辅助的方式,更生动地向孩子们介绍了豆腐香、嫩、滑的特点以及制作的过程。在豆腐和国学的世界里,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次实践课程的圆满开展,离不开“小松”社会实践团的精心准备和组织,以及红桥村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学生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配合。成员们在教学互动中提升了自我,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非常高兴能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小松”社会实践团也表示会持续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继续探索更多有益于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024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19676.html

(0)
上一篇 2024-07-30
下一篇 2024-07-30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