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息学子三下乡:趣味课堂启智趣,非遗文化绽芳华

2024年7月,东南大学“信之所向”梦想支教团的12名师生,跨越四千公里,从江苏南京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图市二中”),开展为期十天的梦想夏令营,在祖国边陲、在沙漠绿洲中传递东大的至善精神

支教团成员精心设计课程目标,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悉心组织课堂教学,开设篆刻、蓝晒、扎染、绳艺等13门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魅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除此之外,还依托“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主题,开设两弹一星、粒子物理、法律等11门类别化学科科普课程,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弘扬科普精神,让科普教育理念落地生根,以期推进“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赋能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

夏令营之衍纸绘画,非遗传承。衍纸艺韵,五育并辉,来自东南大学法学院的志愿者汪思颖老师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堂——《衍纸艺海,绘梦未来》课程。课程中,汪老师精选了多种颜色与质地的纸张,教授学生们从基础卷纸开始,逐步掌握衍纸的基本技法。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们亲手制作出了精美的衍纸元素,为后续的衍纸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精心雕琢,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衍纸画作品在同学们的巧手下诞生。一纸一折间,衍纸这一源自古老东方的艺术形式,在同学们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尽显非遗之美,熠熠生辉。这些作品或细腻温婉,或大气磅礴,每一幅都蕴含着同学们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

夏令营之音乐创作,兴趣开发。沙漠中飘来都塔尔的悠扬乐声,教室里传出同学们的朗朗琴声。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二中学,来自东南大学信息学院的冉浩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乐理与创作课》成为了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冉老师以十余张手卷钢琴为材料,给学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课堂上,冉老师不仅深入浅出地传授乐理知识,更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他通过引人入胜的乐曲实例来诠释乐理点石成金般的魔力,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享受到知识的乐趣,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冉老师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我,敢于创新,他常说:“音乐是心灵的桥梁,是情感的载体。”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从琴键中提炼出内心的情感,用旋律编织自己的故事,每一曲每一调都充满了个人特色与生命力。

夏令营之粒子物理,知识科普。来自东南大学物理学院的志愿者冯若斐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薛定谔的猫”和“恐怖的双缝干涉实验”等引人入胜的概念,走进缤彩纷呈的量子世界,感受蕴藏其中的人生哲学,比如人的一生是确定的吗?这引起了同学们的热情讨论。她从同学们熟悉的卢瑟福核式结构开始慢慢揭开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粒子的面纱,并科普了粒子物理中的标准模型,包括夸克、光子、电子等基本粒子。冯老师在《从夸克到宇宙——走近粒子物理学》课程中简要介绍了粒子物理中的最重要的实验手段粒子对撞机,引导同学们探讨杨振宁和王贻芳关于中国是否要建设CEPC的争论,并邀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认为,科学研究能够决定人类文明的高度,对科研表现了敬佩之情。了解科研研究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堂的最后,冯老师鼓励大家找到兴趣点,为自己的热爱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为了呈现出更有趣更丰富的课堂,支教团的成员们结合实际授课情况,每晚定期组织复盘会,互相分享授课技巧、及时调整课程难度、反复锻炼讲课能力,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场精彩体验:在法治教育课上,学生进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之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掌握了法律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秦国历史课上,学生们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沉浸于老师诙谐独特的语言,那原本晦涩难懂的春秋战国历史史实转变成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在手工篆刻课上,学生亲身体验篆刻、享受笔刀划出漂亮痕迹的奇妙过程……

在“信之所向”夏令营的讲堂上,科技与非遗文化的绚烂交响,理论探索与实操技能的深度融合,为图市二中高一的百余名学子铺设了一条知识探索与能力提升的成长之路。这次夏令营不仅是一次知识与技能的盛宴,更是一次视野拓宽与才能锤炼的奇妙旅程。学生们在课前满怀好奇,课后意犹未尽,与满腔热情的志愿者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思想碰撞。许多课程内容,如同夜空中闪亮的星,照亮了他们未曾触及的知识领域,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也收获了满满的新知与启迪。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志愿者们同样也收获了一份宝贵的经验与独家记忆。

(东南大学 代玉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基层网立场,发布者:89601,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ceng.org/dfdt/214854.html

(0)
上一篇 2024-07-15
下一篇 2024-07-15

你可能感兴趣的

投稿指南 网址导航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